-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逍遥游第七段
逍遥游 庄子第七段详解 组员:曹双羽孙涛王顺 术锟 重点字词 效:功效,这指能胜任。 比:适合。 德:符合。 征:取信。 德:才能。 而:通“能”,才能,努力。 犹然:仍然。 劝:努力,勉励。 沮:沮丧。 境:界限。 未数数:急切的样子。 虽然:虽然这样。 树:树立。 泠然:轻快的样子。 有:通“又”。 致福:求福。致,至,到达,求得。 待:凭借。 反:通“返”。 知识小补充1 善: ①.好的(甚善) ②.友善,亲善(素善留侯张良) ③.爱惜。(善其民) ④.善于,擅长(谣诼谓余以善淫) ⑤.副词,好好的(泠然善也) ⑥.应答词,表同意。 知识点补充2 虚词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实词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犹:通“繇(yóu )”,喜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也代词,此 知识点补充3 词类活用: 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疏通文意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翻译: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位,品行顺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沮丧,他认清自我与外界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他认清即使这样,还是没有树立起来的最高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轻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 翻译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所以那些才智能够胜任一官的职责,行为能够顺应一乡的风俗人情,品德能够投合一国之君的要求,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这小雀一样。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嗤笑他们。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世上的人都夸赞他而并不更加奋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而并不更加沮丧。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辨别荣誉和耻辱的界限,至此而止。辩:通“辨”,辨别。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他对世俗的荣誉并不急切追求。彼其:他。 【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这样,(宋荣子)仍有不曾树立的东西。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驾御着清风行走,轻飘美好,十五天(周游天下)而后返回。有:通“又”。反:通“返”。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他对于求福的事情,并不急切追求。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这样做虽然免于步行,仍有要依赖的东西。 归纳第七段段意 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文章第七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画出层次,理解每一层所要讲明的道理。 这一段庄子的笔触从自然界归结到人类社会,继续阐说逍遥游的境界。这一段可以分为四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是第一层,这一层庄子写到了四种人,这四种人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应该说他们是颇有才智和修养的,但庄子却对这四种人做出了否定,庄子认为这四种人就像斥鴳一样,自视甚高,实际上所见甚小,远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是第二层,这一层庄子写到了古时的一位贤人宋荣子,宋荣子可以说宠辱不惊,于世无求,被人们认为是贤人,但庄子却认为他“犹有未树也”,仍然有不曾树立的东西,也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是第三层,这一层庄子写的是为人推崇的一个人列子,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超然于世,这样的一个人,庄子还是说“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列子虽然乘风而行,不用走路,但还必须依赖于风这样的外物,所以也达不到逍遥的境界。 庄子通过写宋荣子、列子以及那四种不同特征(效、比、合、征)的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指出了这些人都是非逍遥的,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