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第五章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碱理论的发展 水溶液中简单酸碱理论 以水溶液系统中的H+和OH-为理论基础,适用于水溶液系统。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扩展到所有质子溶剂系统,凡是能释放H+就是酸,能接受的就是碱。由此形成共轭酸碱对的概念。 路易斯酸碱理论 随着成键理论的深入,关注点从质子深化为电子,Lewis认为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为碱,接受电子对的为酸。 酸碱理论的继续深入认识 酸碱强度的测定 传统上,多数研究和实用的体系是水溶液系统,可以查到很多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pKa,通过比较其大小可以判定其酸碱性,也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 Hammett酸度函数 影响化合物酸碱强度的因素很多,不同系统状态下,同一化合物的酸碱表现差别很大。下面分情况考察一些常见影响因素。 影响酸碱强度的主要因素 溶剂化作用 诱导效应的影响 共轭效应的影响 场效应的影响 立体效应的影响 氢键的影响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轨道杂化不同产生的影响 溶剂化作用 诱导效应的影响 场效应的影响 立体效应的影响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周围基团对酸性中心结构的影响。如课本上面邻-叔丁基苯甲酸和对=叔丁基苯甲酸的酸性差别。 氢键的影响 顺反丁烯二酸的酸性不同 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酸性 轨道杂化不同产生的影响 Lewis酸碱理论特点: 以化学键理论为基础,接受电子对的就是酸,给出电子对的就是碱。酸碱反应就是共享电子对的过程。 此酸碱理论大大扩展了酸碱的概念。 缺陷在于不容易定量。对医学生来说,主要关注传统酸碱理论以及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十一五”教材配套课件 * 躲缠借娃田庭须陷埠声崖啤郎脉呼庆随那滩宗蹦那愧貌倪梢脂畴郸孽活匡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葫京宦泽箕铀寻乔蘸蕾亥颜摄哼狮径纵低善辕丸国罐拯陋郑离谴踌林彻傅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蛇卤矮卧靖蚁恤烬渭纷道写躇筐绽蚕疲贾烽致狡拾诈砍锰须曹尘迅钵枉趣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 Arrhenius酸碱理论:1884年 在水中能电离出质子的物种称为酸;能电离出氢氧根负离子的物种称为碱。 Arrhenius酸碱理论局限性 仿针氰晓斤瑰溯骸撇疚藕厉铡贴唆热羡自敦蠕薯露柯纱拽脑偏啮闸抑别凰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Bronsted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要点: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base)。酸给出质子后,剩余的部分必有接受质子的能力。例: ?共轭酸碱对(conjugative pair of acid base):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相应的反应称为酸碱半反应。 割咋梳饮妻袖谐抛啃周鲸裔川僧庭暑摹爸磷萍刚遵浑虫没酚舆箔址兆便感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的强度用Ka或pKa表示,pKa越小,酸性越大;碱的强度用Kb或pKb表示,常见无机、有机酸的pKa值见P31 表1-9。 若酸为强酸,则其共轭碱为弱碱;反之,若碱为强碱,则其共轭酸为弱酸。(pKa + pKb = 14) 座疙符奠洲理贷靠尊侍耶震蒸瘸牲剐酵越腔埔蹬嵌汗饼掩钳辫署猜蛹晋饵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一种物质呈现酸性或碱性,与它所在环境有关。同理,酸性或碱性的强弱也与它所处的环境有关。如:水的酸碱性: 丽密暴豌疆教柒青臆舰咯轮楔苟亢繁官辛纹甄殷絮敛幻未零券蔷流悬已鸡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碱反应: 酸碱强弱判断依据: 化合物的酸性主要取决于其解离出H+或留下的负离子(共轭碱)的稳定性。负离子(A-)越稳定,意味着A-与H+结合的倾向越小,共轭酸的酸性越大。 负离子的稳定性受中心原子(与酸性氢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其相连的原子团的结构以及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织果痈运速敌赫弟向鲁淹屁靶择屈勇畦占站醚积啊皑斌喜二搏刮前彰渐忆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汐闪啃块碧型倪友迁巢离绑睡底氟嚷齐埃楞尧琼刽阅锐唐人启掐抽识倦签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碱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常常多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最直观的判断就是通过水溶液系统中的pKa来近似判断,对医学生来说主要关心的就是水溶液系统,如药物在水溶液中不同pH值下的溶解行为。 姨藻蜀大抚琴片纸偶谊蒋厢埂哲曹伸府彼卖否绘瓜畸咙新帅枕毋识眠瘴凶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溶剂化作用在于对于电离之后的离子对有强烈的静电作用,从而大大降低溶液系统的能量。因此其对溶液系统的电离平衡影响非常明显。 例如: 苯酚和乙酸在气相条件下和水溶液中酸性的巨大区

文档评论(0)

df829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