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述清季中西之间的厘金问题
试述清季中西之间的厘金问题
内容提要: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的不景气和英商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过高期望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内地税问题开始成为关注的对象。厘金创行以后,随即被英国对华贸易商指斥为阻碍洋货内地贸易的罪魁祸首,“厘金问题”随之产生,并且逐渐超出商业范围而演化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关键词:清季;中西;厘金
早在鸦片战争期间,英方即对中国的内地税问题予以关注。其结果便是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款的后半部分,和1843年6月26日璞鼎查与耆英联合公布的“过境税声明”,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瑞(挪)条约中的相关规定。五口通商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不景气”与英商的愿望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增开商埠”和“取消内地税”成为“修约”的两个重点。厘金在大江南北推广后,更使英商大为不满,于是有了《天津条约》第二十八款和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第七款,以及后来所谓的“子口税制度”。但是,子口税特权保护下的洋货贸易仍然不景气;再加上一些地方当局的“违约”行为和中外之间关于条约的不同理解,致使英商认为子口税制度完全失败了,遂要求“严格”解释并履行《天津条约》第十二款,以便进入“内地”居住、贸易,进而在事实上把整个中国开放成一个巨大的通商口岸。中英《新定条约》规定的主要进出口货物“税厘并征”,即为解决厘金问题,但该约未得到英国批准,使这一方案未能实施。子口税特权经中英《烟台条约》而得以扩大,至1898年2月总理衙门被迫允许领有子口税单的洋货可以沿途销售,子口税制度最终定型。但洋商并不满意,直到20世纪初中英、中美就“裁厘加税”达成协议后,厘金问题才不再是他们论辩的重点。
厘金问题产生的根源
晚清时期中西之间的“厘金问题”错综复杂,其根源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华贸易长期不景气;第二,厘金制度的混乱;第三,子口税制度的“失败”。洋商始终认为,中国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黄金国”,只要能把以厘金为代表的内地苛捐杂税一扫而光,他们便能打开这个“不可限量的市场”。
从洋商的角度看,对华贸易确实不景气。请见下表:
表1 1870-1904年中国进口洋货净值(不含鸦片) 单位:英镑
年份 年份 年份 1870 12 774 696 1882 11 585 210 1894 20 589 277 1871 14 270 832 1883 13 512 229 1895 23 308 262 1872 14 092 870 1884 13 012 099 1896 28 991 388 1873 12 951 123 1885 16 605 540 1897 26 056 913 1874 11 354 069 1886 15 655 235 1898 26 015 405 1875 13 123 560 1887 18 042 159 1899 34 462 593 1876 12 569 547 1888 21 716 677 1900 27 943 641 1877 12 967 134 1889 19 020 584 1901 35 206 873 1878 11 482 124 1890 25 556 543 1902 36 387 942 1879 12 818 807 1891 24 938 286 1903 37 328 155 1880 13 620 046 1892 23 443 492 1904 43 998 512 1881 15 050 796 1893 23 560 310 资料来源:1870-1904年海关历年贸易统计和所附海关两与英镑比价。见《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年)》,第4-20、22-25、27、29、31、33、35、37、39册。
3.44倍。1870-1895年洋货进口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缓慢增长、起伏不定。在1870-1886年的十七年间,洋货进口值在11 354 069英镑到16 605 540英镑之间徘徊。1887年的突破性增长,主要是因为九龙和拱北关的设置,港澳与华南间的帆船贸易也统计在内。可以说直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的对华贸易才有了质的飞跃,此前可谓长期不景气和周期性低落并存。
考虑到价格因素,现将洋货(不含鸦片)中最有代表性的洋布、洋纱及洋铁进口量列表如下:
表2 1867-1894年洋布和洋纱进口量
年份 洋布(匹) 货量指数
1880年=100 洋纱(担) 货量指数
1880年=100 洋铁(担) 货量指数
1880年=100 1867 4 250 324 32.27 33 507 22.11 113 441 13.13 1868 8 339 4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酒店管理【运营前厅】亚朵前台入职培训基础手册.docx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河北邯郸市下半年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公开招聘(统一招聘) 工作人员228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8.3法治社会(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docx VIP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国标方法验证-气液比.pdf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毕业论文.doc VIP
- 2025年下半年河北邯郸市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统一招聘)2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国际法专业论文.docx VIP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doc VIP
- 《中国流行音乐》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