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刘娜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雎不辱使命》刘娜讲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翻译、复述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学生自学,讨论 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注意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标出有疑问的地方。(20分钟) 疑难的字词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向老师询问。(10 分钟)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若 若是也 免冠徒跣 徒 徒以有先生也 学生自学 讨论 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简要概括各段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秦王想要并吞安陵国,采用了哪些手段?唐雎是如何应对的?最后结果如何?) 2、从全文看,秦王是什么样的人?唐雎是什么样的人?文中是用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归纳各段的段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秦王责备安陵君,并露威胁之意,唐雎从容镇定,据理答辩。 唐雎面对秦王的武力恐吓,拼死抗争,捍卫安陵国和自己的尊严。 秦王被唐雎折服。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4、你如何评价唐雎? 秦王先是采用“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被安陵君拒绝后,责备安陵君,并露威胁之意。唐雎则从容镇定,据理答辩。秦王大怒,用武力恐吓相威胁,但唐雎抗辩,步步紧逼,直至挺剑而起。秦王终于色挠,长跪而谢。唐雎不辱使命,捍卫了安陵国和自己的尊严。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故事中人物 秦始皇、 安陵君、 唐雎。 主要人物是唐雎。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忠于使命 有勇有谋 不畏强暴 敢于献身 大义凛然 4、你如何评价唐雎?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 有恩于安陵君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不是真心话。 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而于是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于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便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 于天”正确吗? * * * * * * * * * * * * * 唐雎不 使命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取和言论的汇编,又名《国策》、《国事》。西汉刘向编订为33卷,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直接可当作文学散文甚或小说来读。? 相关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 附庸小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