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地理中各种各样的效应
谈谈地理中各种各样的效应
江苏省睢宁县城北中学 邱旭 221200
焚风效应:
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降落差不多;到背风坡,随着气流下沉,海拔变低,气温升高,空气变得既高温又干燥,此现象被称作“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的山地屡见不鲜,甚至可找到主要由“焚风效应”影响形成的荒漠,如南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沙漠。我国不少地区都有“焚风效应”,例如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下降时,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就会出现焚风效应。据统计,出现焚风时,石家庄的日均温比无焚风时增加10℃左右。
绿洲效应:
在沙漠地区,只要有水源,水份与空气混合,就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这种水份与空气混合产生降温加湿的结果与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称之为“绿洲效应”。如在热带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的滨海地带(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南美的秘鲁寒流、北非的加那利寒流、南非的本格拉寒流的沿岸等地区),这一带多雾,气候虽干旱降水少,但由于“绿洲效应”,相对湿度大。
盆地效应:
在盆地内部的地表,炎热的夏季,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的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如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155米)有“火洲”之称,是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地方,七月份平均气温为33℃,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在寒冷的冬季,常因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洼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如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的寒极,曾达到—71℃的低温,就是位于封闭盆地。以上现象谓之“盆地效应”。
高原效应:
在面积较大的高原上,其上空空气密度小,白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形成气温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地势愈高,这种特点愈明显,谓之“高原效应”。如我国青藏高原,这种“高原效应”强烈,才形成了藏族独特的服饰——藏袍。藏袍大多是右衽大襟,长袖宽领,用飘带扎腰。夜间气温很低,可以将双手藏在袖中;晨后气温渐渐升高,右袖可以脱下来搭在肩上,以便劳作;到了中午,气温很高,可以将双袖脱下,围在腰间。
狭管效应:
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被称之为“狭管效应”。如由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通过天山南北向的峡谷地区时,由于“狭管效应”,列车遭遇到13级狂风,列车被掀翻,造成车辆脱轨,大量人员伤亡,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9小时。如我国的台湾海峡、松辽平原等地两侧都是山岭,地形像喇叭管,当气流直灌管口时,经常会出现大风。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两座毗邻的高楼之间,也会出现“狭管效应”。科学家实验发现:平地3—4级风,通过高楼之间,经过“狭管效应”可放大达10级以上。
温室效应:
近代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热量截留在温室气体内,同时大气自身气温也在升高,又以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因而对地面有类似于温室玻璃所起的保温作用,所以叫“温室效应”。有的学者认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时,地表气温将相应升高2.3℃左右。目前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阳伞效应:
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导致大气的烟尘越来越多。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能减少,因而使地面降温;另一方面,吸湿性的烟尘又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作用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被称之为“阳伞效应”。如1991年菲律宾皮奈图博火山大爆发,就曾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强劲的全球变暖趋势得到了遏制。世界上最严重的阳伞效应应是大规模核战争造成的“核冬天”。因为核爆炸会把大量的沙尘送进大气中,使地球大气变得乌烟瘴气。由于地面上得到的太阳热量剧减,使地球气温甚至降到零下,因而被称为“核冬天”。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前地球上恐龙的突然灭绝,就是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巨量烟尘造成“核冬天”的结果。
大气的保温效应: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基本是透明的,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地面又把热量向外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极少一部分穿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都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即大气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谈大学法语语法的课堂教学.doc
- 谈宝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及对策(林雪慧).doc
- 谈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的认识2.doc
- 谈对振动利用工程的认识及应用举例超声马达相机调焦.doc
- 谈工程施工合同履行中索赔的预防与处理.doc
- 谈市场营销学发展与管理科学演进规律的趋同性毕业论文.doc
- 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doc
- 谈建筑施工企业档案工作的创新.doc
- 谈建筑设计中电梯的选型配置.doc
- 谈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及相关措施.doc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KAT22.3-2024)解读-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部分.pdf
- 使用抗凝药物护理要点.pptx VIP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x
- 農書-陳旉農書校释.pdf
- 企评家_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_企业评价指标报告.pdf
- 浙江省嘉兴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解析及答案.docx VIP
-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pptx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古典名著之旅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 2024年上海杉达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刷).docx VIP
- 蜜雪冰城品牌合作协议.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