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普通动物学问题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普通动物学问题答案

试论脊椎动物形态和机能、行为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脊椎动物任何类群都行)。 1、如何呼吸? 2、介质的改变了,声波如何传导? 3、比重变了,如何进行更加复杂的运动? 4、机体如何保持水分? 5、生殖方式如何适应? 肺呼吸,但还要皮肤呼吸予以辅助; 有了肺循环,不完全的双循环(两心房一心室); 五趾型附肢,更加灵活; 脊柱出现了进一步的分化,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颈椎只有一个,体现了其原始性的一面。 脑进一步发达。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顶部出现了神经细胞(皮层)。 繁殖还需回到水中。在水中受精、孵化、发育。幼体经过变态成为成体。幼体鳃呼吸。 两栖纲 形态:分蝾螈型(水栖生活)、蛙型(陆栖生活)和蠕虫型(穴居生活) 机能:1.成体用肺呼吸,初步解决了从空气中获得氧的矛盾;皮肤具呼吸功能,对某些水生种类以及冬眠期间的两栖类有重要意义。 2.粘液腺发达,保持皮肤湿润和空气及水的可渗透性,皮肤角质层仅有轻微角质化,皮肤疏松,能防止水分蒸发,但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只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3.为适应跳跃生活方式,肢骨延长、愈合和变形。荐椎和腰带相连,使后肢承重能力增强;出现了五趾型附肢,肩带借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联结使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在陆上捕食和协助吞食;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构成对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撑和推进,初步解决了在陆上运动的矛盾。四足动物的四肢肌环绕带骨及肢骨四周分布,运动机能大为增强。 4.出现了中耳,能将通过空气传导的声波扩大并传导到内耳;出现了眼睑和泪腺,能防止干燥,保护眼球。 5.膀胱可存储尿量大,是两栖类对陆生极端条件的特殊适应。 行为:休眠(代谢水平低,缺乏调温与保温机制),是对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未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卵须在水内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为适应水中生活,幼体用鳃呼吸 2. 脊椎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不同的特征 1.脊索 2.背神经管 3.具有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鳃裂终生存在,陆栖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 4.如果具有尾,总是位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不包括尾索动物)。大多数脊索动物血液中具有红细胞。 相同特征 都由细胞组成 3. 脊索的结构和功能,与脊椎的区别? 结构:典型的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即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 功能:它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与保护功能,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也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区别:脊索存在于低等脊索动物中,或终生存在,如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圆口类,或仅见于幼体时期,如尾索动物,其它脊椎动物成体脊索完全退化或保留残余。而脊柱由单个的脊椎骨连接组成,存在于脊椎动物(除圆口类),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支柱并保护脊髓。 4. 为什么说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是低等的脊索动物? 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脊索为主要支持结构,不具分节的脊柱;尾索动物的脊索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头索动物终生具发达脊索,但无真正的脑和头部。 5. 试比较“鱼形”脊索动物文昌鱼和低等脊椎动物七鳃鳗的生活方式、外表和结构。 生活方式:文昌鱼:常把身体半埋于沙中,前端露出沙外,或者左侧贴卧沙面,借水流携带矽藻等浮游生物进入口内。七鳃鳗:半寄生生活方式,生活在江河或海洋中,成鳗常聚集成群,溯河而上或由海入江进行繁殖。沙隐虫生活方式与文昌鱼相似。 外表:文昌鱼:两头尖,呈柳叶刀状,无明显的头部,左右侧扁,一般体长约50mm,肛门位于尾鳍和臀鳍交界处偏左侧,口位于前端腹面口笠内。(半透明,可隐约见到皮下的肌节和腹侧块状的生殖腺,肌节两侧交错排列;无偶鳍,仅有奇鳍。身体前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条由皮肤下垂形成的纵褶,即腹褶。) 七鳃鳗:体呈鳗形,分头、躯体和尾3部分,尾部侧扁。体长约30cm,肛门位于尾的前腹面,口位于头部腹面 结构:文昌鱼:1.肌肉保持原始分节现象。 2.纵贯全身的脊索为主要支持结构,终生保留 3.无偶鳍,只有奇鳍,奇鳍的鳍条和鳃裂间的鳃棒由结缔组织支持。 4.消化系统结构包括口(缘膜、缘膜触手、轮器、触须、前庭和口笠)、肝盲囊、回肠结、肛门、咽鳃(鳃裂、鳃隔、背板和内柱)、肠。 5.闭管式循环,没有心脏分化 6.有按体节分布的肾管,无肾 7.背神经管几乎无脑和脊髓的分化,有两对“脑神经”,背根无神经节,感觉器官不发达,散布零星的感觉细胞感觉水流的化学性质 8.雌雄异体,有26对生殖腺,无生殖管道。 七鳃鳗: 1.肌肉保持原始分节现象。 2.终生保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