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奶牛的营养与饲养.docVIP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奶牛的营养与饲养

第五章 奶牛的营养与饲养 一、消化道结构及其消化生理特点 奶牛属反刍动物,其消化系统较单胃动物复杂,主要由口腔、食道、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小肠、大肠、肛门和唾液腺、肝脏、胰腺、胆囊及肾脏等附属消化腺及器官组成。 (一)消化道结构 1.口腔 奶牛口腔中的唇、齿和舌是主要的摄食器官。奶牛没有上切齿,其功能被坚韧的齿板所代替。奶牛舌长灵活,舌面粗糙,适于卷食草料,并配合切齿和齿板的嚼合动作完成采食过程。 奶牛的唇相对来说不很灵活,然而当采食鲜嫩的青草或小颗粒饲料(如谷物、面粉、颗粒饲料等)时,唇就成为重要的摄食器官。奶牛具有发达的唾液腺,其包括腮腺、颌下腺、臼齿腺、舌下腺、颊腺等5个成对腺体以及腭腺、咽腺和唇腺等3个单一腺体。唾液就是上述腺体所分泌的混合液体,唾液对奶牛有着特殊重要的生理作用。 2.食道 食道系自咽部至瘤胃之间的管道,成年奶牛长约1米,草料与唾液在口腔内混合后通过食道进入瘤胃,瘤胃食糜又有规律地通过逆呕经食道回到口腔,经细嚼后再行咽下。 3.复胃 奶牛与其他反刍动物一样,有4个胃室,即瘤胃、网胃(又称蜂巢胃)、瓣胃(又称重瓣胃或百叶胃)及皱胃(又称真胃)。其中瘤、网、瓣3个胃称为前胃,皱胃由于有胃腺,能分泌消化液,故又称之为真胃。刚出生时,皱胃最大,这时犊牛的日粮类型与成年杂食动物及肉食动物相似。随着月龄的增长,犊牛对植物性饲料的采食量逐渐增加,瘤胃和网胃很快发育,而皱胃容积相对变小,到6~9月龄时,初步具备成年牛的消化能力。 (1)瘤胃 奶牛胃的容积很大,成年牛胃总容积为151~227升,其中瘤胃容积可容纳100~120千克的饲料,占据整个腹部左半侧和右侧下半部。瘤胃是一个左右稍扁,前后伸长的大囊袋,柱状肌肉带将瘤胃分成上、下两部分,即背囊和腹囊。在柱状肌肉强而有力收缩与松弛作用下,瘤胃进行节律性蠕动。同时,瘤胃黏膜上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尤其是背囊部“黏膜乳头”特别发达,其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瘤胃是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场所,有“发酵罐”之称,食人的纤维类饲料通常在瘤胃滞留20~48小时。 (2)网胃 位于膈顶后方,由网一瘤胃褶将其与瘤胃隔开。因网胃壁形状似蜂巢,故也称作蜂巢胃。瘤胃与网胃的内容物可自由混杂,功能相似,因而瘤胃与网胃亦合称为瘤网胃。同时,网胃还控制食糜颗粒流出瘤胃,只有当食糜颗粒小于1~2毫米,且密度大于1.2克/毫升时,才能流入瓣胃。 (3)瓣胃 呈圆形,其体积大约为10升。瓣胃是一个连接瘤网胃与皱胃的过滤器官,其胃黏膜形成1 0(】多片瓣叶。其功能是磨碎较大食糜颗粒,进一步发酵纤维素(约20%纤维素在瓣胃发酵),吸收有机酸、水分及部分矿物质(如钠和磷)。 (4)皱胃 是奶牛等反刍动物的真胃,分为胃底和幽门两部。胃底腺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及凝乳酶,幽门腺分泌黏液及少量胃蛋白酶原。同时,皱胃黏膜折叠成许多纵向皱褶,其有助于防止皱胃内容物流回瓣胃。 4.肠道 奶牛的肠道包括小肠、大肠、盲肠及直肠。小肠特别发达,成年牛小肠长约35~40米,盲肠为0.75米,结肠为10~11米,肠长与体长比例约为27:1。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胰腺分泌的胰液由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其中含有的胰蛋白分解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分解产物经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由于奶牛具有复胃和发达的肠道,食物在奶牛消化道内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奶牛对食物的消化率较高。 (二)特殊的消化生理现象 1.反刍 休息时,在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刺激瘤胃前庭和食管沟的感受器,兴奋传至中枢,引起食道的逆蠕动,食团通过逆呕返送到口腔,经再咀嚼,混入唾液,再吞咽,这一生理过程称反刍。反刍是奶牛等所有反刍动物共有的行为特征。奶牛反刍行为的建立与瘤胃的发育有关,犊牛大约在3周龄时出现反刍。 反刍通常在饲喂后0.5~1小时出现,每次反刍持续时间约15~45分钟,每昼夜反刍9~16次,反刍时间达6~8小时,产生160 180升唾液(如果没有反刍仅产生30~50升)。唾液中的碳酸盐和磷酸盐等缓冲物质,中和了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以便维持一个利于纤维降解及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中性偏酸环境。 反刍频率和反刍时间与奶牛的年龄及饲料物理性质有关。后备牛日反刍次数高于成年牛,采食粗劣牧草比幼嫩多汁饲料反刍时间长,采食精料类型日粮反刍时间短、次数少。同时,许多因素会干扰或影响奶牛的反刍,如处于发情期的奶牛,反刍几乎消失,但不完全停止;任何引起疼痛的因素、饥饿、母性忧虑或疾 病都能影响反刍活动。 2.嗳气 奶牛食入的营养物质在瘤胃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中,每昼夜可产生6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