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建示范区建设研究.doc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建示范区建设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建示范区建设研究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建示范区建设研究 国内外区域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生态环境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功能的弱化,必将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长江上游地区发展历史悠久,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特别是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该区域在我国经济空间格局及自然地理空间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现。因此,研究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对重建长江上游天然绿色屏障,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与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江上游流域生态概况 长江上游是指长江源头至湖北宜昌这一江段,涉及四川、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地,大部分地段处于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坡度陡峻的山区,加之岩石破碎和季节性暴雨强度大,崩塌、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是我国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该区域东西地势起伏差异大,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交叉影响,形成复杂多样性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和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山地高原气候,横断山地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独特,高差悬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气候特征,低温、干旱和洪涝灾害是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灾害。该区地形地貌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土地利用结构以农业和林业为主,坡耕、坡林地比重大,由于大量的森林、草场被破坏,致使生态防护功能下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影响。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积蓄已久、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989年,国家在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三峡库区等“四大片”,启动实施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长治”工程。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部分支流和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水土流失面积有所下降、江河泥沙逐步减少、生态环境好转的态势已在某些流域明显表现出来。 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对生态系统的需求和依赖性增大,破坏性也随之增大,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可利用空间逐步缩小,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状况依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长江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在19世纪曾一度达到60%~85%,到20世纪又一度降到10%左右,沿江两岸有些地方只有5%~7%,流域内生态环境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严重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的长治久安。据相关资料显示,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93×104km2,仅四川一省水土流失面积就达2.478×104km2。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罕见全流域特大洪水,就是森林植被特别是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的严重恶果。 (二)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发展,导致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恶化,并引起系统环境的退化。据有关报道,在长江上游的川西林区,近几十年来,有约5%的生物物种灭绝,约有10%—20%的物种面临濒危的境地。西南地区是全国典型的酸雨区,大气中氮、硫含量大幅度增加,从而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氮污染是除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气候变化之外,生态系统所面临的第三大威胁。由于环境污染和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长江中的珍稀水生动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世界著名的白暨豚现在已不足一百条,面临着即将灭绝的残酷现实。此外,江豚、中华鲟、刀鱼等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灭绝。 (三)经济社会活动频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的工业、生活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加剧。据统计,2003年长江流域各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63.9亿吨,占全国各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1/3。由于长江上游流域农业经济占的比重较大,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相当于工业、生活等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长江上游和各条大小支流上运营的水上交通工具造成的水上污染也不容忽视,因水上事故造成的油品、化学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长江水环境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四)地方财政投入有限,生态保护力度不够 1999年,我国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开始试点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十年时间,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长江上游流域内县(市、区)地方经济发展困难,县级财政收入较低,加上缺乏上级补助专项资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重建进展十分缓慢。已经开展治理工作的县(市、区),也存在着单位面积投资标准低、水土流失治理投入不足、劳动力不足、各级行政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目前开展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