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力企业演讲报告
阳光总在风雨后王涛 清洁能源发电研究所 2010届毕业生?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入职已经一个半月。一个半月的时光虽然不长,但对于一个新员工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且不说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总结了多少经验,领悟了多少道理,单是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愿景,就足以让人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记得刚到单位时,有新同事开玩笑问我,如果给我们所设计一句品牌代言词,怎样写才能既简洁明快,又形象贴切,还寓意深刻。当时我无奈摇头,表示很难,因为当时毕竟对我们所的情况知道甚少,但平日没事时还是会经常思考这个问题。随着对清洁能源发电研究所了解的不断深入,我逐渐在大脑中有了一个设计雏形: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涵盖了我们所的各个科研领域,简述了我们所的发展历程。“阳光”指太阳能发电,“风”指风力发电,“雨”指水情水调,“风雨”指水文气象,“太阳”、“风”、“雨”在一起就离不开网源协调和抽水蓄能。我们所是在整合国网电科院原水情所、电控所、大坝所、自控所等单位研发部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风力发电、水情水调、水文气象等领域的研究在我们所成立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太阳能中心于今年七月刚刚组建,太阳能发电研究刚刚起步,这样的一个总体的发展历程的确是“阳光”在“风雨”之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指明了我们所乃至我们院的发展道路崎岖坎坷,同时也象征了我们的前辈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拼搏精神。虽然我不知道我们所的风力发电研究、水情水调研究、水文气象研究当初是在怎样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从零开始的,但作为太阳能中心的一名新员工,不论是从文档资料里看到的,还是从老员工那里听到的,都让我深切感受到开创一个新事业的艰苦卓绝。太阳能中心从最初的构想、设计和规划,到后来的建设、改造和完善,每一步都渗透着参与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次成功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次失败的经历,前进道路上每踏下坚实的一步都会在身后留下一长串没有头绪的脚印。我们所虽然年轻,但它同样饱经磨炼,它仿佛走在狂风暴雨下的泥泞小路上,举步维艰。然而它毕竟坚持走到了今天,我们的众多前辈像海燕一样冲破狂风暴雨拨云见日支撑着它走到了今天。“多少个废寝忘食的时时刻刻,多少个风餐露宿的日日夜夜,为了尽可能早地完工验收,为了尽可能好地展示成果,他们与时间赛跑,与质量较真,他们藐视一切困难,注重每一个环节。”这是我在太阳能移动小组的一篇新闻稿中看到的一段,它生动地描述了我的几位师傅是如何奋战百日创造业绩的。我想这堪称典型,但绝不是个案,清能所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团队,都有这样的拼搏精神,因为他们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苦点儿累点儿不算什么,虽然现在是狂风暴雨,但阳光总会在风雨之后出现。 ?“阳光总在风雨后”寓意了我们所的未来辉煌灿烂。所长寄语中,指出我们清能所诞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追求“低碳”经济,呼唤清洁能源,于是我们的事业受到高度关注,得到大力支持,因此我们可以大显身手,大展宏图。既然我们先选择了“风雨”后选择了“阳光”,就证明我们没有走错方向,也没有滞后于时代的步伐。我们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昂首阔步地走下去,我们的明天一定风雨无阻,阳光明媚! 一句简单的话语,几多深刻地品读。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但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秉承着国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共同祝愿清洁能源发电研究所发展得更好!国网电科院的明天更美好!青海足迹汪俊雄 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防雷技术事业部 2007届毕业生?蓝天、白云、黄土、雪山、草原、黄河、青海湖,2009年11月,我第六次踏上了这片神奇美丽的高原土地——青海。 2008年3月我第一次到青海。那时由我院承担的青海电网雷电定位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已成功运行大半年,加上我院“雷电定位系统”过硬的品牌,我院又承担起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由部门的康主任带我,任务是对规划增补的7个雷电探测站点进行现场勘测确定最优建站方案。翻越拉鸡山时,蜿蜒盘旋上去,海拔一下子从2200米升到3800米,康主任和我都是南方人,还好我们只是有些耳鸣,高原反应不强烈。到达目的地贵德县,我们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没来得及欣赏被誉为“天下黄河贵德清、高原小江南”的绮丽风光。 第二天赶往青海南边的兴海县,唯见苍茫大地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向天边,加之天色阴沉顿感凄凉。青海电科院司机吴师傅说,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走的就是这条道。完工后往祁连进发,翻过日月山后忽然在天的尽头出现了一条银白色的细线,将天空和大地分隔开来。当我们还在猜那是什么时,吴师傅转过头说“那就是青海湖,三月份还没解冻呢!”我们在惊叹之余,更增加了对青海湖的神往。渐渐的,青海湖终于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辽阔的银白色有别于印象中深邃而浓重的蓝。我们没有停车欣赏风光,而是沿着湖东继续行驶,进入刚察县境内,人类伟大工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