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物理专题精讲二力和物体的平衡
本资料来自“高中生资料大全网”(免点免注册下载)
高三物理专题精讲二: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考应会知识点扫描
本部分常见的失分点有:
1.不能准确地进行受力分析;
2.找不出物体所受各力间的关系,特别是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关系;
3.研究对象的选取.
造成失误的根源在于:①对于各种常见力的性质,产生原因不清楚,没有按正确的顺序、方法进行受力分析.②虽知道物体的平衡条件,但不能针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合理地选择“平形四边形法”和“正交分解法”,将物体的平衡条件具体化,将矢量关系代数化.③不能针对具体的问题正确地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研究问题.
排雷示例
例1.(1999年全国)
如图2—1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m1g/k1 B.m2g/k1
C.m1g/k2 D.m2g/k2
高考应会知识点探测
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注重了对多物体系统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状态的选取.同时考查了胡克定律这一重要规律.
高考应会知识点诊断
许多考生错选D,是由于没有认真进行分析,凭印象觉得既然问的是在缓缓上提木块1直到它刚离开弹簧l的过程中,木块2向上移动的距离,那么木
块2向上移动的距离应该等于l2-l1=m2g/k2.其实只要分析出在这个过程中,压在弹簧2上的重力是由(m1+m2)g减小到m2g,即减少了m1g,根据胡克定律立刻就可断定弹簧2的长度是增长了l2-l1=m1g/k2.
木块1压在轻弹簧1上,而没有拴接,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设为状态1.将木块1、2连同轻弹簧1视为整体,它受到两个外力作用:重力,大小为(m1+m2)g,方向竖直向下;下面的轻弹簧2作用于它的弹力,大小为k2(l0-l1),l0是弹簧2的原长,l1是弹簧2在状态1的长度,这个弹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定律得:
(m1+m2)g=k2(l0-l1) ①
由于缓缓上提,故当木块1刚离开弹簧1时,木块2仍将保持静止状态,称为状态2.此时木块2(连同弹簧1)受到两个外力作用:重力,大小为m1g,方向竖直向下;下面弹簧2作用于它的弹力,大小为k2(l0-l2),l2是弹簧2的现长,这个弹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定律得
m2g=k2(l0-l2) ②
由①②两式得m1g=k2(l2-l1)
由此得,从状态1到状态2,弹簧2的长度增大了Δl=l2-l1=m1g/k2
由于在此过程中,木块2向上移动的距离等于此过程中弹簧2长度的增加量,因而木块2向上移动的距离等于l2-l1=m1g/k2.
正确解答 C
例2.(1998年上海)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2—2).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N不变,T变大
B.N不变,T变小
C.N变大,T变大
D.N变大,T变小
高考应会知识点探测
同上例一样,此题目也是一道对多物体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的问题,而且是动态平衡问题.高考中出现的平衡问题多为此类题目.此题目与上例不同之处是,上例中受力是一维的,而此题目中受力是二维的,需要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来解决.
高考应会知识点诊断
这是一道多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解题时从研究对象上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结合,分析中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或“正交分解法”.
两环的受力情况如图2—3所示,对两环构成的整体,由平衡条件有:N=2mg.它不随两环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对环Q,由正交分解法,在竖直方向上有:
Tcosθ=mg
T=mg/cosθ,当P环向左移动时,θ角减小,cosθ增大,所以绳的拉力T减小.
或对环Q,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无论绳的方向如何变化,T和N2的合力不变(总与重力m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平行四边形如图2—4所示,由图可很直观地看到T的变化情况.
正确解答 B
例3.(1998年全国)
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2—5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高考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银川分中心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四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陕西西安市长安城乡建设开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VIP
-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docx VIP
- 中学英语课堂教育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 运筹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 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doc VIP
- 金丽衢十二校2024学年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肘关节脱位.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