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单元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形势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色,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过去的战斗岁月,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作。
关于词
(1)概念及形式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2)词牌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如“沁园春”“念奴娇”“菩萨蛮”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均有不同的规定。作者按照格式去作词,叫作“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如本课,作者另标题目“长沙”。
(3)分类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
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以两片居多,称“上片”“下片”。
词从风格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题源探究
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遣词造句的精当、形象,使《沁园春·长沙》显现出无限丰富的表现力,“独”字当头,词人形象毕现;“万”字言山之多,“遍”字写红之广,“漫”字绘江水之满溢,“争”字现百舸竞发之热闹;鹰“击”有力,鱼“翔”自由。真是字字生动,句句精彩,窥视词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其伟人的气魄可见一斑。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中的字词,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此经过作者锤炼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遣词炼字其实就是诗人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字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
高考主要考查评价诗人炼字炼句的技巧和作用,并深人体会其丰富的内涵。一般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评价“题眼”;二是评价“诗眼”;三是体会寻常词语的意蕴。例如:叠词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的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词的作用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名师指津
评价炼字炼句的作用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代文人笔下,秋的意象都与悲愁、悲戚、悲怆的情绪相结合。在这首写秋景的诗词中,作者是否也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怀?
提示: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象,作者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作者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美景妙语抒壮怀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词的上阕选取了红叶、碧水、百舸、雄鹰、游鱼等美好、活泼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表现了词人宽广的胸襟。
(2)多角度描写景物。
词人在写景时采取了远近相济、动静结合的方式。如远眺群山,写山上层林尽染;近观江中,写水碧船急;仰视长空,写雄鹰展翅高飞;俯视水底,写鱼儿轻快地畅游。这样描写使景物更具层次感,同时也描绘出了秋天的生机与壮丽。
(3)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人运用多种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比。
(4)语言极富表现力。
本词用语精当生动,如“万”字描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万山红得彻底的壮美景象。“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字则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
诗两首
背景知识
《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出现绚丽的彩虹。和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