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北宋诗革文新运动新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本章知识重点:宋初诗歌三体;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的诗文;梅尧臣和苏舜钦的诗歌;王安石的诗文。
宋初诗文
一、宋初诗坛
北宋初期的诗歌创作基本上还承绪中、晚唐诗风,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一般称为“宋初三体”。最初兴起的是推重白居易的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稍后兴起的是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创作刻意求工,内容多抒写幽远枯寂的隐逸生活,代表诗人有林逋、九僧等。接着又出现了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雍容典雅,形式华美,多粉饰太平之作,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变,代表作家是杨亿、钱惟演、刘筠。总的看来,这一时期的诗坛除王禹偁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突破之外,总体成就并不甚高。
(一)白体诗人与王禹偁
1、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王禹偁(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家世务农,父亲以磨制面粉为生。艰苦贫寒的农村生活,砥砺了他的志向,为他后来认识社会,理解生活,走上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打下了基础。他自幼奋发求学,五岁能诗,九岁能文。相传济州从事毕士安有一次在筵席上出了一句诗:“鹦鹉能言难似凤”,座客皆不能对。碰巧王禹偁替他父亲给公府送面,来到阶下,竟不假思索地对了一句:“蜘蛛虽巧不如蚕”。毕士安听后大为赞赏,连声夸他是“经纶之才”,爱重地呼为“小友”(见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唐李泌幼时聪敏,宰相张九龄颇加爱重,称为小友,见《新唐书·李泌传》。毕士安在这里是以王禹偁比李泌)。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王禹偁三十岁时进士及第。任命为左司谏、知制诰。这是他仕途上最得意的时期。然而他没有利用谏官的职位阿谀奉承,以求自己青云直上,而是以国事为重,对朝纲弊端不遗余力地抨击批评,因此得罪了皇帝,触怒了权贵,以致“八年三黜”。在咸平元年(998)遭到第三次罢黜,出知黄州,故后世称他为王黄州。连遭罢黜而不改初衷,曾作《三黜赋》,表示“屈于身不屈其道,百谪而何亏!”。他卒于真宗咸平四年(1001),仅四十八岁,一生创作的诗歌和散文甚多,可惜大部分已散佚,现存《小畜集》三十卷共存诗五百多首,文二百余篇。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白体诗人,但事实上他的诗风与李昉、徐铉等人却同中有异。王禹偁自幼喜爱白诗,早年写过许多闲适的唱和诗,然而他学习白诗并未囿于闲适诗,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诗。尤其是在谪居商州时期,他相当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王禹偁不仅由以诗为应酬手段进而效法白居易的讽谕诗,而且更由白体进而向杜甫集中寻求诗歌艺术的新境界,他在《送丁序》中说:“诗效杜子美”,他有诗句云“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前一句是学习白居易的总结,后一句则是学杜的自勉。这表明了他对杜甫的尊敬,及向其学习的决心。王禹偁学杜注意从造语入手,又重视意境的创新,如他的绝句《杏花》之一,律诗《村行》等,无论在风格的沉郁方面,抑或字句的锤炼方面,都不是那些应酬唱和之作所可比拟的了,而其中充溢着的对国事民生念念不忘的真情实感,更是得杜诗之精髓。
思想内容:此诗是作者贬谪商州时所作,通过描绘村行所见的乡野深秋景色,表现了诗人以山水田园自娱的达观情怀,也流露出淡淡的厌倦宦游、惆怅怀归的情思。起始两句紧扣诗题,突出“行”字;中间四句具体写景,显现出原野之美;最后两句抒情,点明思乡的主题。
此诗的艺术特点:
a.全诗前六句描绘出明丽而秀美的景物,情调也怡然自得,结尾却由他乡的村桥原树与家乡景色的相似,陡起思乡之愁,可以看出诗人是运用了以乐景写愁情的反衬手法。诗中不念京师而念家园,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与失望,用笔极为含蓄。
b.这首诗写景手法独特,意象新鲜。颔联注重写听觉,状声,描写的是大景、远景;颈联注重写视觉,绘色,描写的是小景、近景,构思细密,布置得宜。颔联写山壑本无声,风过则闻之,这是真;山峰本不能语,却以“无语”称之,仿佛原先有语,能语,欲语,而此刻忽然不语,这是幻。可谓真幻交织,动静相应。
c.全诗语言浅近,层次清晰,叙述从容连贯,修辞精巧自然,色彩鲜明而不浓腻,对仗工稳而不雕琢,风格中正平淡却又淡中有味,深得白居易诗的旨趣。
(二)晚唐体诗人林逋
1.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象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