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其他诗人专用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唐其他诗人专用课件

《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湖北大冶县东长江南岸),山锁江流,形势险峻,三国时吴国曾设江防于此,是六朝军事要塞。刘禹锡此诗借追怀西晋灭吴历史,歌颂国家统一,嘲笑历史上那些凭借地形险要而割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为唐朝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 中唐时期,藩镇拥兵自重,称霸一方,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和平和统一。因此,刘禹锡此诗的现实意义非常明显。《唐诗纪事》记载,穆宗长庆年间,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到白居易家聚会。饮宴之间议论南朝兴废往事,商定每人都赋一首《金陵怀古》诗。刘禹锡满饮一杯,略不谦让,率先写出这首诗。白居易看后,不禁拍案叫绝:“四人探骊龙(骊龙颔下有一颗珍珠),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三人只好罢唱。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四句回顾西晋灭吴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攻割据江东达60年之久的吴国,他命王濬率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取金陵。时吴主孙皓残暴不仁,不得民心,吴国很快灭亡。 石头城遗址 王濬楼船下益州:王濬,益州刺史,攻吴时被任命为龙骧将军。“楼船”,高大战船。一个“下”字,写出王濬楼船浩浩荡荡,顺江而下,锐不可挡的雄伟气势。 金陵王气黯然收:“黯然收”,黯然消失,三个字,把东吴政权闻风丧胆、人心涣散、一片混乱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两句写战事及其结果。据史书记载,吴国当时不仅江面上有铁链封锁,水底还有铁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又用火炬、麻油烧断铁链,然后战舰竞发,很快来到金陵城下。“沉”字看似平常,却很奇妙。“降幡”,降旗;此句含有诗人的无限轻蔑和嘲笑之意。 短短28字,诗人交代了指挥者、进军路线、作战方式、突破江防经过,以及吴主孙皓出降之情形,寄寓着诗人深沉的感慨,流露出对西晋统一大业的歌颂和对东吴覆灭的嘲笑,表现出一种进步的历史观。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两句抒写历史感慨。前句承上启下,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多年的衰亡史。 “几回”,说明可悲之甚。清人屈复评说:“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后句用拟人手法,写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枕寒流”三字,既生动显示西塞山横锁长江的形势,还将西塞山拟人化,好像西塞山就是一个不问世事的隐者而枕流高卧。“依旧”,说明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还是如此,从而突出割据者之可悲。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两句抒写讽今之意。前句褒美当世,后句写西塞山旧日营垒已经荒废。这残破荒凉的遗迹,是六朝覆灭的见证,是分裂失败的象征,是江山一统的结果。两句寓意深远:似乎告诫人们,唐朝虽然一统,但藩镇割据势力确实存在,应该引起警惕;又似乎告诫割据者,任何妄图分裂的势力总是不能得逞,“故垒萧萧芦荻秋”就是历史见证。不管怎么理解,都贯串着一种明显思想,那就是希望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这种含蓄写法,给人想象余地,丰富了诗的内涵,深化了诗的主题。 艺术特点:前半气势豪迈,后半感情沉郁;叙议结合,借古讽今;语言精炼,含蓄深沉。 刘禹锡另有《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之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总之,刘禹锡的诗歌,既不同于韩、孟的奇崛瘦硬,也不同于元、白的浅切直露,而是别具一格。他以精炼含蓄的描写,流畅自然的语言,清秀深沉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柳宗元 柳宗元诗歌数量较少,存 140多首。前人评柳诗,多认为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他的诗,多写于贬官之后,反映了谪居远地的思想感受。柳宗元同刘禹锡一样,是有气节的政治革新家,他对因参加革新受贬的战友怀有很深的感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就是他怀念挚友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人物。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