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docVIP

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

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 作者:俞孔坚 张蕾 发表:《城市规划学刊》 2007(05):85-91 [评论] 摘要:黄河以其善淤、善决、善徙的个性,塑造了黄泛平原上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本文以黄泛平原的古代城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黄河泛滥区城镇的洪涝灾害经验,总结了古代城市三大主要防洪治涝的适应性景观遗产:择高地而居,城墙和护城堤,以及蓄水坑塘。这些文化景观折射了黄泛平原特有环境下真实的人地关系,饱含着古人应对洪涝灾害的生存经验,对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治涝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仍大有裨益。 关键词:古城镇 洪涝 适应性 平原 景观 The Flood and Waterlog Adaptive Landscapes in Ancient Chinese 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several ancient 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floodplai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isastrous experiences of flood and waterlog and three major adaptive landscape strategies: sitting on highlands, constructing city walls and protective dikes, and reserving or digging ponds within cities. It is argues that all these traditional experiences and landscape heritage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vernacular cultural landscape of 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floodplain, and that have important values to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is region.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Yellow River floodplain, Flood adaptive landscape, urban water system   引言   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也是最难治理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在其下游洪泛平原之上频繁的决口、泛滥、改道以及与之相伴的严重的泥沙淤积过程为世所罕见。处于黄泛平原上的古代城镇,在与洪水、沙灾的长期斗争和适应过程中,用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换来了一系列应对灾害的宝贵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对此,古人已有所认识[1,2],今人郑连第[3]、吴庆洲[4]、章生道[5]等都曾在各自的研究中有所提及,针对具体城市在考古、历史、地理等方面也有一些较为细致的研究[6,7,8,9]。然而就黄泛平原古城整体而言,对其洪涝灾害影响下的景观形态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深入的分析,急需开展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黄泛平原古城独特的“水城”景观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这一区域多个城市在形象宣传、旅游招商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中提出了诸如“江北水城”、“水邑”、“中原水城”、“北国水城”等城市特色概念?,其中以聊城的“江北水城”最广为人知。对这些水城景观的形成,常被附会以“风水”来解释[8],?而其作为黄泛平原上独具价值的“生存艺术”[10]的认识,却远远不够。面对危机四伏的中国城市水生态和水环境,古人的这种“生存的艺术”,作为独特的文化遗产,对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治涝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仍由借鉴意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价值。   1黄泛平原城镇的洪涝灾害经验   笔者所论的黄泛平原是指海河平原和淮河平原之间的黄河冲积平原,西临豫西山地,东至泰沂山区,地势低平,主要包括河南省的开封、商丘、濮阳、周口地区、以及新乡地区东部,山东省菏泽、聊城地区,以及江苏、安徽西北部地区。   黄泛平原是中国历史上水灾最为深重的地区。据统计,1949年以前的3000多年间,黄河下游发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约有1500余次,洪水波及的范围约25万平方公里,其间经历了26次大改道,在16、17、19世纪,平均4、5年就要发生一次。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平原内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每至汛期便内涝成灾。?如开封在公元1180~1944的近800年间,境内黄河决口70余次,开封城曾遭水淹6次、洪水围城15次[12];又如菏泽地区在1949年以前的3000多年间,波及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