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妇女服饰的符号学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族妇女服饰的符号学思考

黎族妇女服饰的符号学思考 毕研韬 (海南大学 人文传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摘 要:主要从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探索黎族妇女服饰的语义原则与现代化问题。黎族妇女服饰的符号结构与黎族同胞的认知结构有很高的对应性。提升黎族服饰的文化品质是保护黎族服饰文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黎族;支系;筒裙 黎族是海南岛的土著居民。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现有黎族124.78万人,其中117.22万人生活在海南。黎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但至今还不为外界所熟稔。黎族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每个支系以及支系内部不同地区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傅明月在《感受黎族风情》一文中曾简略描述了五大支系妇女服饰的不同风格。虽然对外人而言,不同支系黎族妇女的服饰大同小异,但对黎族同胞而言,这些区隔却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一个时空区间内的服饰不仅折射出该区间内的自然环境表征,更反映出其社会文化印痕。黎族的服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周秦时代就基本形成。由于传统上黎族同胞没有文字,服饰就成为传承黎族文化的重要符号系统之一。黎族居住地区盛产适于纺织的木棉,木棉就成为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材料。黎族服装基本由黎族妇女(而非男人)织造,织造过程受制于黎女心目中的文化图式,诉说着她们对环境的认知、对生活的情感。从传播学的立场看,黎族同胞选择特定的服饰符号系统,是要遵守经济原则和美学原则的,他们要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种生活需要。 黎族妇女服饰的符号系统 黎族文化是个庞大复杂的符号系统,而服饰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抛开质地、工艺等方面的纯自然科学表征(质地和工艺本身也具有社会意义),笔者所关注的服饰符号系统主要包括:服装的类型与搭配、饰物的类型与运用、服饰的属性、色彩特征、线条和轮廓、花纹与图案,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笔者相信,黎族妇女的服饰是按照一定的普遍语法来制造和使用的,它无言地陈诉着黎族特有的文化范畴和这些范畴之间复杂的关系模式。 黎族服饰文化可大致分为织锦和服装服饰两大部分,而服装服饰则包括衣帽鞋袜、饰物、发型、妆面等。著名的黎族官员王学萍介绍说:黎锦是我们黎族著名的纺织工艺品,自西汉以来就久负盛名。黎族织锦有多样性的特点,丰富多彩。黎锦大约有150多种纹样,这些花纹大致可分为六类,即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用具纹、几何纹和汉字纹。其中人形纹和动物纹是黎族妇女织锦常用的图案,这些图案反映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把人、动物等自然物艺术地投射到织物上,使图案造型具有很高的可视性和艺术性。黎锦图案的构图,一般是由母体图案和字体图案组成,通常母体图案占据整幅黎锦的中心位置,而且以人纹图案为主,这体现了黎锦重人轻物的特点,是黎族祖先崇拜的表现。 黎族妇女的装饰品可分为首饰、颈饰、胸饰、腰饰、肢饰5种。首饰有银针、银钗、银簪、银铃、耳环、骨簪等;颈饰有银项圈、玉珠串、玻璃珠串等;胸饰有银牌、银链、珠铃,还包括镶耳圈的银元和铜钱等;腰饰有银链和小银铃等;肢饰有金(银)戒指,手脚银(铜)圈和玉镯等。过去有妇女佩戴的装饰品越多越重就越富贵的观念。杞黎“女子长到十五六岁时就可以佩带首饰,此后一直享有这种权利到终老,只是随场合自定繁简而已”。 黎族服饰文化自然包括文身。传统上,黎族妇女有文身的习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各地妇女纹面、纹脚的花纹有所不同。2006年8月,笔者在乡下调查时还幸运地在几位阿婆身上拍摄到了复杂的文身图案。著名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说:文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关于文身的社会功能,各地有不同的说法。笔者将其总结为五类:一是体现女性美,二是区别血缘集团,三是标志已成年,四是祈求庇佑,五是图腾崇拜。 黎族妇女服装运用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平行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构成整齐的富有装饰风格的花纹图案。在色彩上,一般采用红、黄、白等几种,配色和谐,绚丽华美。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筒裙往往嵌入了金银箔、云母片、明片或羽毛,或者缀以贝壳、穿珠、铜钱、铜铃或流苏等,更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二、黎族妇女服饰的语义生成 符号学(semiology或semiotics)的创始人之一索绪尔(F. Saussure)把符号分为“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部分。而符号学的另一位创始人皮尔斯(C. S. Pierce)却认为,符号由符号形体(简称“符形”)、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简称“符释”)三部分构成。一般认为,符号的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并无冲突之处,只是着眼点不同而已。但符号解释必须从具体的“思维场”“文化场”“心理场”出发。换言之,符号只有置于特定的系统中才能产生具体的意义,而同一个符号(序列)处于不同的“场”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