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标实验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神舟六号航天员在太空 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 神舟七号航天员与地面进行通话 神舟七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2)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 ①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 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科学实验卫星逐步形成系列。 作用及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 ②从第1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 成就: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 作用和意义:中国在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③ 1999年至2003年10月 成就: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过4次成功的无人飞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飞行后,又成功地回到地面 作用和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④2005年的“神舟六号”和2008年的“神舟七号” 成就:“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至17日成功返航着陆,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承载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名宇航员发射升空至2008年9月28日成功着陆,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作用和意义:“神舟六号”创下了中国第一次多人遨游太空的记录,第一次进行了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飞行时间和距离有了很大提高,“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神舟七号”飞船是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也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袁隆平其人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 ???? 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 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 *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但自近代中国,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之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你知道“863计划”?你知道“星火计划”?你知道“火炬计划”? 导入新课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 1.中国科学院的成立;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科技体制改革和“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教兴国”战略及成就。 2.“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 3.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目标 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分析图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