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民风民俗.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湖民风民俗

第三篇? ?风尚习俗. _: M! g0 T ] 3 \1 r4 Y6 y* \??_( s+ i 第一章? ?农商习俗1 b+ f$ @8 u F7 Y x! o0 p 开秧??本镇春插向有“开秧”之习。开秧时,先在秧田塍上点烛、烧香、化纸、放爆竹,谓之敬“五谷神”。然后下田拔秧,并将第一扎秧放在神台上供奉,祈求“五谷丰登。” 开张??旧时,南杂店、服装店、酒店作兴“开张”。开张时,门上贴“抬头见喜”“对我生财”等红纸条,店主上祭品,点香烛,放爆竹,恭请“财神爷”赵公元帅归位,保佑本店本作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酬年酒??腊月二十四日,农历小年这天中午,商店、作坊都要大摆酒宴,招待本店工人,表示酬谢。一是结算往来帐目,二是确定工人、店员的去留。凡坐边席的都表示留用,若坐上席的则表示辞退。解放后,此俗已废。 第二章? ?生活习俗 7 y+ K9 A??Z# ~3 V/ d# C _ 第一节??服饰 民国以前,罗湖一般民众所穿服装,大都是用厚实耐用的土布(又称“家机布”,系家庭妇女用木机织成)缝制的大脯襟上衣及掩腰裤(女服要饰边),官绅富户则穿用绸缎或羊、狐皮缝制的长袍(衫)、马褂。民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洋布(机织棉布)流入罗湖,“洋布”逐渐代替了土布。较精致的“洋布”如:哔叽、卡叽、府绸、灯芯绒和毛绒等衣料也逐渐兴盛起来。服装款式也稍有变化,男人多改穿袖大襟宽的对脯襟上衣或学生装、中山装等;商人喜穿袖长过掌的“下江装”或长衫。富裕之家,男性多穿长装。冬季,呢大衣,皮棉长袍,绸缎马褂,头戴黑缎圆顶瓜皮帽,布袜棉鞋;夏季,纺绸或夏布长衫,香云纱褂,细布便鞋。女性则喜穿旗袍或绣花裙、绣花鞋;有钱子弟也有不少人喜穿西装革履。贫苦人家仅是以衣蔽体,无法讲究,但十分注意整洁,衣破即补,民间亦流传“笑破不笑补”之说。冬季是三尺长土布棉袄,无裆腿裤,布缝方巾帽,纳底鞋袜;夏季是虾蟆背褡,短脚水裤、草鞋;田间劳动时,上身赤膊,腰间系一条四至五尺长的罗布围巾,劳动时可作擦汗、垫肩或作短裤用。 解放初期,服装款式由宽大转趋适身,注重朴素大方。列宁装、青年装风行一时。上世纪60年代后期,青年时兴穿绿军装。70年代末,一些青年开始爱穿夹克、风雨衣、牛仔裤。80年代,人们追求服装时髦美观,款式日新月异,颜色丰富多彩,各种化纤、毛料、丝绸缝制的服装以及用毛线、开士米编织的外套、背心、健美裤等广泛流行。3 R3 d4 z6 b4 ^ B: b/ } r 解放前,官绅富户讲究戴用首饰,其中男性也有佩挂金壳挂表及戴金戒指的;女性除戴金戒指外,还身穿绫罗丝、绸缎花纹镶边衣裙,尖脚绣花彩鞋,头盘花髻,簪带金钗银凤首饰和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劳动妇女土布素服,胸罩围裙,尖脚花布鞋,红头绳扎发盘髻,青色方巾包头,串珠充作手镯、耳环。儿童冬季穿和尚领棉袄,粗布青兰色包裙,狗头帽,颈下套荷叶形八卦图案涎垫,蛙式套足夹裤;夏季,光身裸体,腰系兜肚,项带银颈箍、百家锁、长命贵牌,两手腕套银铃手箍,贫穷者无银饰品,则用线串佛珠作手箍。老年妇女喜戴玉石戒指或手镯,并以黑绉扎头御寒。一般人家仅少数老年妇女戴银戒指或银手镯。解放后,戴首饰习俗渐废。上世纪80年代,服饰观念更新,妇女开始讲究穿戴,戴金戒指、耳环、项链及手镯的逐渐增多,个别男性也戴金戒指。老年妇女在冬天,多改戴毛线或开士米纺织的御寒帽。! D% S) E; H1 e 旧时,罗湖男人及女人都是蓄发扎长辫,妇女头上盘髻(有的妇女头笼珠翠,发系金簪,耳垂金环,手串玉镯,逞财显势)。民国期间,男人剪辫,剃和尚头或蓄平顶头、西装头,少女仍留长辫,妇女则改髻为反梳反折或梳短发。解放后,男女以戴手表为时尚,上世纪八十年代,作兴用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装饰,女发多为电烫、拉丝头、三节包、波浪式、爆炸式等新款式,有的还染发。 ; b7 S) S) [, e U, d: N2 Z1 @ 第二节??饮食 清末民国时期,罗湖百姓生活较为清苦。一般人家冬春日短夜长时每日进食2餐,夏秋日长夜短时才进食3餐(一稀2干)。官绅富商之家则常年日食3餐,也有少数食4餐的,即晚上吃夜宵点心。无论贫富,家常便饭均以白米为主,贫寒之家(尤其是农户),习惯将一日三餐人家所食米饭在早晨一次煮熟,分餐食用,常配食红薯、芋头、萝卜、黄粟、荞麦等杂粮。青黄不接时常以杂粮和瓜菜充饥。佐餐菜肴一般十分简朴,除逢年过节能吃上肉鱼等菜肴处,平时素食土产蔬菜,只有少数富裕之家餐桌上常有荤有素。辣椒、大蒜、生姜、胡椒等为常用菜肴佐料。为应新鲜蔬菜供应不时之需,罗湖人还有腌制咸辣干菜的习惯。如腌辣椒、霉豆腐、萝卜干、腌菜、芥菜梗、茄子干、豆角干、辣椒干等等。较富裕之家也有腌肉、腌鸡的。平时百姓家不备茶点,只有每年春节时才有糖果点心。新春年果多用土产,自己加

文档评论(0)

803322f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