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为什么教师不能因循守旧 - 副本供参习.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造力?小每文要摘:社会发展急需全面发展的新生代,作为塑造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更需富有创新精神,这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关键词:创造力教师(教师)学生发展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字眼,这是生机蓬勃的信号,是火红青春的象征,是旺盛生命力的标志,更是百折不挠奋斗的结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除了自身有丰富的知识、高度的责任外,还必须有优秀的教育素养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教学相长。一、时代呼唤创造人才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各国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人力资源”中,人的创造力是其中最宝贵的资源。美国是最早研究创造力的国家之一。美国国内各行各业培养创造力运动,目前设有“创造教育基金会”。创造心理学家亚克斯?F?奥斯本在《创造性想象》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与其人民的发明创造力和把这些发明转化为有用产品的能力紧密相关。”在日本,响亮地提出“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开发国民的创造力是“走向21世纪的道路”等口号。苏联曾经则把培养创造力明文写入宪法。及至陶行知,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发表了《创造宣言》,强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号召我们向着“创造之路迈进”。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施建农研究员说,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的比例是1%-3%。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有28976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按1%的比例计算,中国的超常儿童的比例要占到20%,贺淑曼教授认为,过去总把超常教育定位于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际上超常教育不仅要面对智力超常儿童这一人才宝藏,还要从特殊人才的成长规律去面对更大的潜力人才“富矿”。诸多研究表明,智力中等偏上的人,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即适合个体发展的教育,大多能成为优秀人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在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是对21世纪教师的基本要求。勇于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勇于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也是新世纪教师在教育中应当增加的新的内容。[1]为此,教育者本身就应该是创造者。1983年9月邓小平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际上包含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含义。1984年7月,邓颖超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和辅导员会议上作《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的讲话,她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我们的党是具有创造精神的伟大的党。你们是炎黄子孙,是党的儿子。你们要担负起创造未来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色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立志改造,立志创造,做富有开拓精神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当前这背景之下,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要不遗余力地去饯行自己的责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生代,完成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要达到这一目标,教育者首先自身就必须具备创造力这一素养。从教师的角度来谈创造力(一)摒弃传统中教育的弊端,顺应时代潮流传统教育中那种灌输式的只注重传授知识的陈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难以培养出具有独创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特征,想象力丰富,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强,和具备果敢、善于应变、洞察力趋势等机智的人才了。[2]总之,传统教育培养的是继承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这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中国的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而不想善于想象、发挥和创造。”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怎么能承担起我国21世纪新型知识经济发展的重任呢?所以,教育者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摒弃陈旧思想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3]“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4]教育工作者要将教育事业当作艺术来创作,没有特色的艺术品不算是好的作品,没有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是没有希望的教育。1、师生之间不是单一的授受关系同时可能是同伴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以及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反思者和研究者、终身教育学习者的角色的教师要敢于充分发挥创造力,采取多样针对性的教学法来进行教育活动,解决师生之间的和谐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教育工作中……必然要冒险的,因为拒绝冒险,那就等于拒绝创造。’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有权利拒绝创造吗?不能够,我们绝不能拒绝教育工作中的创造性。”[5]无论是杜威学校还是夏山学校,都曾遭人排挤与批判。让孩子“从做中学”、“让孩子回归自然”,这些都不符合当时社会流行的教学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