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发展供参习.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的发展供参习

书法的历史 导语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先秦时期的文字,为了记载史实,把长篇文字用刀刻在甲骨上,保存下来。许多文字刻在一片甲骨上,大大小小,错落有致,不仅能看出并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也能看出文字的排列组合之美,此即为书法艺术的萌芽阶段。书法艺术是将书写放入了审美范畴,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实用性,更追求书写的美观度。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金文即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较之于甲骨文的纤细,金文稍粗,古朴,有金石气。后来又产生了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文字多了,有了较一致的造字原则和风格,书写也更加讲究美观,逐渐形成大篆体。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改进大篆体,统一为小篆体。后来,从篆体又发展出隶体,也得到秦始皇的肯定和赞赏,从而得到广泛地采用。汉朝是隶书大盛的时代,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四百多年间社会稳定繁荣,文化艺术得到空前发展,于是两汉时期成为了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朝着使用简便、字体美观方面发展,书体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到了三国时期则是隶楷并存。魏晋时期楷、行、草三书盛行,奠定了现代书体的格局。晋代后书法理论发展起来,推动了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 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是魏晋时期书家的代表人物。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的今体书法,被历代奉为楷书的楷模,“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代表作有楷书《黄庭经》、行书《兰亭序》、草书《十七帖》等。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便为人所珍爱。《晋书·王羲之传》上载,某日王羲之在蕺山遇见一位老妪兜售六角扇,他在老妪的每把扇子上题了五个字,交代但言出自王羲之手笔,可得一百钱,老妪依言而行,一时众人竞相购之。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与父齐名,史称为“二王”。 唐朝建立后,有一百多年的社会安定繁荣。唐太宗李世民爱好书法,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赞其书法是“尽善尽美”、“古今第一”。唐太宗以重金向民间收购王羲之的书法达三千六百幅,又设立了“书学”,成为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之一。 唐代也是书法艺术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当时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以楷书见长,被誉为“翰墨之冠”,行、草体亦很有建树,他学习王羲之各种字体,创建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以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书《梦奠帖》、《张翰帖》等最为著名。 到了中唐时期,书法的发展出现了高潮。以颜真卿和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家开创了端庄丰满、遒劲雄伟的新局面。 颜真卿的书法被评为“纳古法于新意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他开创了一派新书风,被称为“颜体书风”。安史之乱中,颜氏家族有30多人被杀,他含泪为年少惨死的侄儿季明写了一篇《祭侄文稿》,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受颜真卿书体的影响很大,笔笔有神、字字有骨,后人以“颜柳”并提,且有“颜筋柳骨”之说,此二体也成为了初习书法者的范体。柳公权的书法以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而著称,历代书论者对柳体评价很高,论之为“庙唐气象”。柳的传世书迹很多,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等。 到了宋朝,宋太祖并不十分重视书法艺术。宋太宗即位后,征购前朝帝王名臣的墨帖并加以编辑拓印,赐给大臣。编辑拓印的质量本不高,宋人学帖的水平更不高,加上科举制度兴盛,写字力求匀称工整,书法艺术的个性遂被淹没。直至宋仁宗到宋神宗之间(1021-1070年),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位书法家,他们提出“上学六朝,不守唐人窠臼”,主张摒除帖学,形成宋书“尚意”的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