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成就有文化品位的老师.doc
读书,成就有文化品位的老师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能,还要不断充电,在教无止境的教学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文化品位,才能使我们的工作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才能使我们成长为优秀教师。
关键词:文化品位 新课改 读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79-01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增识,可以长智,可以冶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可以筑造一个人的灵魂。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交朋友。”学者约翰生也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屋子没有窗子。”作为教师,应该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读书,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诵读古典诗文,浏览中外名著,钻研教育经典,涉猎百科知识,在书的海洋中成长为书香四溢,内涵丰富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那么你的学生的读写水平也绝对差不到哪儿去,如果你自己说话平淡无味,读的书与学生多不了几本,甚至学生读过的名著你还没有读过,写起文章来言之无物,空喊口号;分析课文时对课文的语言和作者的情感没有独到的见解与感悟,只能照着教参依葫芦画瓢,那么你的教学技巧再高,你的学生也只能徘徊在低水平上。而事实上,这样的教师,其教学水平也不会高超到哪儿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对习字的见解是“取法乎其上,得法乎其中,取法乎其中,得法乎其下。”如果我们取法乎其下,那学生得法就所剩无几了。
新课改进行到今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放异彩,各种新颖的教学活动进展的是如火如荼,取得的成就也是可喜可贺。但对我们教师而言,面临的挑战却越来越感到“畏途艰哉”。这倒不是因为我们麻木不仁、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而是要想真正把握住新课改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新课改的实质和内涵 ,就要求我们教师,像一潭永远有活水注入的池塘,始终保持新鲜。一旦水源断了,那它很快就会变成“一潭绝望的死水”,而我们的工作也就只能是贩卖知识而已,我们的教学能力只能力也在低水平上重复。所以说 读书学习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提高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人格品味的重要途径,不读书的教师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显然无稽之谈。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老师:一种是中规中矩,兢兢业业,几乎把所有教材上的内容完美无缺、一滴不漏地教给学生,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成绩“巨无霸”;另一种老师,他们爱好读书,知识面广,讲起课来文采飞扬,引经据典,常能“旁逸斜出”,学生在他的熏陶下,口才伶俐,思维灵活,文思敏捷。虽然,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学生却对他们“爱得要死”。在学校工作方面来说,这两种老师固然难分伯仲,但从教育本身和学生发展前途以及适应社会方面来说,更能体现教育教教学规律和内涵的恐怕是第二种老师了。我们看到 ,虽然都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对于一个幼小的心灵打开的程度是不同的。爱读书的老师,总能拥有更广阔的胸怀,总能开拓出更深刻的心灵,这样的灵魂广度不仅仅是老师自己的,也自然而然地传递到了学生那儿,这种传递的影响是永久的。那些只限于课本讲授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显然是即时的、短暂的,只能改变我眼前的生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求或对知识的渴求。”叶圣陶先生说:“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在我们周围,许多教师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学习和借鉴当作至高无上的法宝,弄出一些花花绿绿的教学课堂。不从提高自己文化修养上下功夫,却在复制上花力气,看到别人上课用“你喜欢那一句就读那一句”,“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回校找胖照抄,结果东施效颦,使自主学习成了放任自流的学习;看到别人上课时四五个同学围在一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回校后拿来照搬照用,结果课堂成了放羊式,既无序又无效;看到别人课堂上用了好多课件,回来后也不管具体教学内容和课型,照用一大堆课件,结果看课件代替了文本感受。殊不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综合掌控能力之上的。缺乏文化底蕴和浅尝辄止的模仿只能是沐猴而冠。所以要想在新课程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在始终畅游在书海里,读一点古典诗文,读点文学名作,读点教育经典,读点高层次的教育理论文章。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枯燥乏味的教书机器,应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诗意浓浓的艺术创作,愉悦自己,又愉悦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有很多教育家认为,我们的很多教育问题并不是教育技术问题,而是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和人格问题。乌申斯基说得好:“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抛去人格的构建而追求新颖的教育技术手段,怎么可能触及到教育的本质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