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冰雪灾害-地方财政研究
财经活页
2008年第5期(总第101期)
辽 宁 省 财 政 学 会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8年3月15日
本期主题:南方冰雪灾害
[按]2008年伊始,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冰雪灾害。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的一个月中,受灾省市达21个,受灾作物面积达1.77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人民币。由于冰雪灾害在南方十分罕见,抗灾缺乏经验,应急机制有缺陷,加上灾情的发生正值春运高峰,所以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也前所未有,抗灾难度甚至超过了1998年的长江抗洪。关键时刻,各级党政部门、武警官兵、解放军战士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抗灾,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走出困境。现在,灾难终于过去,灾区生产、生活也已基本恢复,恢复重建业已开始。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罕见冰雪灾害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回忆,也给各级党政部门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从1988年黑龙江森林大火、1998年长江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4年禽流感到今天的冰雪灾害,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接踵而来,无情的灾害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国家的抗灾水平和应急机制,促使人们形成忧患意识,促进我们的社会不断走向完善与和谐。
罕见的冰雪冻雨灾害
从今年一月中下旬开始,受“温室效应”影响,我国南方许多省份普降冻雨、大雪甚至暴雪。由于持续的降雪,加上南方各省气候湿润和反常的低温寒冷,导致落到地面的雨雪迅速结冰。低温寒冷冻裂了城市自来水管线,造成城镇大面积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停水;结冰造成许多高压线短路跳闸,沉重的覆冰和大风掀翻了无数高压线塔,严重破坏了电网。在江西省,大部分35000伏高压线塔不是跳闸短路就是被冰雪掀翻。大规模的电网破坏造成了大面积、长时间停电;结冰还造成公路交通阻塞,不要说开车,就连行走都已十分困难;铁路因电力无法供给而瘫痪,机场因无法起降而关闭。不仅如此,由于大面积停电,许多地区通讯信号中断,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络全部中断。在长达1个月的恶劣天气中,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江西、云南、四川、甘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海、南京、长沙、广州、贵阳、武汉、郴州等21个省市均不同程度遭受灾害影响。据统计,灾区累计倒塌房屋48.5万间,受灾农作物达1.78亿亩,其中部分已经绝收;受灾林地面积达到3.13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0,相当于2004—2006年3年全国的造林总量。如此大规模的森林资源损毁,使受灾区域的森林质量严重下降,破坏了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对生态环境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截至2月13日,中央财政共拨付各项救灾补助资金近27亿元。为了帮助受灾地区缓解资金周转的压力,财政部还向受灾地区紧急调度了63亿元资金,支持地方救灾工作的开展。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及时安排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35亿元重灾省份城乡低保对象临时补贴资金71亿元。中央财政对7个重灾省份安排综合性财力补助资金7亿元《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2004年1月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顾 问:鲁 昕 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03号
业务指导:邴志刚 闫 伟 邮 编:110002
策 划:王振宇 电 话:(024采 编:张兵男 电子信箱:dfczyj@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