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
1.(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孟子说:“很难说。 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 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 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译文: 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惦记着它,但不要促使他生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一个老是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家里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 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人帮助禾苗生长的是很少的。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 研 习 课 文 齐读《孟子·公孙丑上》: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 “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配义与道” 形态 性质 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研 习 课 文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研 习 课 文 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真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没有战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些人哪里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作为正道的,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即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即义)上,实现志向(的时候),就和民众(一起)遵循仁义道德,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富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的节操改变,权势和压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