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ppt

沙门氏菌病 (Salmonellosis)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由各类型沙门氏菌引起的人畜不同形式的疾病总称,包括急性败血胃肠炎、流产及局部其他感染。 病 原 学 1.形态 革兰氏阴性、无荚膜,有周鞭毛(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无),不形成芽胞的短杆菌。 2.血清型: 2500多个血清型, 常见危害人畜的非宿主适应血清型只有20多种,加上宿主适应血清型,约30余种。 主要有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 3.致病力:与大肠杆菌相似,对干燥、阳光、腐败抵抗力强。肠炎沙门氏菌在10-19%氯化钠中生存75天。 耐热毒素. 75℃1小时仍有毒力,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4.培养与生化特点 该属不能利用乳糖、庶糖,其他糖产酸产气。麦康凯 培养基中含乳糖(中性红为指示剂;PH≤ 6.8,中性红为红色,PH6.8,为黄色)。大肠杆菌菌落为红色;沙门氏菌菌落为白色。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的动物均感染,幼畜最易感,特别是1~4月龄的仔猪,1月龄前后的犊牛,断乳前后的羊,6月龄内的幼驹 传播途径: 主要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等 子宫内感染(垂直传播) 内源性感染(带菌现象普遍) 分离和鉴定 采样:不同沙门氏菌致病采样部位不同 流产—死胎 公畜沙门氏菌病—睾丸肿块和结节 副伤寒—采患病者粪便或有病变组织 家禽—雏禽:卵黄囊、肝、脾、肠内容物、胆囊 成年禽:有病变卵、心胞膜、胆汁、肠内 容物 公禽:睾丸、输精管 2. 分离 直接分离: 对无污染病料在普通或鲜血培养基上划线培养24小时鉴定。 间接分离: 对污染病料,用增菌培养(四磺酸钠)1:10,肝碎块(体积1ml),加入四磺酸培养基10ml,24小时后,增菌液移种至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SS琼脂)将可疑菌落划线于三 铁琼脂(酚红指示剂)。 大肠杆菌:划线、穿刺线上全部转成黄色, 基底部不变。 沙门氏菌:穿刺线上呈黄色,如产生H2S则 出现黑色,斜面上仍为红色。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猪沙门氏菌病 (副伤寒) 过去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气喘病合称为五大传染病。 猪沙门氏菌病 猪沙门氏菌病是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亦称为仔猪副伤寒,其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的坏死性炎症,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多发于幼龄仔猪(1-2月龄小猪),成年猪少见。 流行病学 发生于1-4月龄小猪,大猪带菌,呈隐性感染。 传染源:发病、带菌猪或带菌的人(间歇排菌)。 传染媒介:污染饲料,饮水,特别是动物蛋白质。 传染途径:消化道。 流行特点 一部分发病,一部分隐性或慢性经过,起初猪群的带菌率为百分之几,一旦气候变化,营养不全,特别缺乏维生素、Ca、P比例失调,环境脏,拥挤为诱因;以上因素与长途运输等,使者处于Stress状态而易发病。往往继发于猪瘟等其他传染病,副伤寒容易掩盖猪瘟。 临诊症状 急性(败血)型: 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全身衰竭 下痢,排出污黄、恶臭稀粪 鼻端、胸前、腹下皮肤、两耳及四肢末梢出 现蓝紫色斑 24小时内死亡或病程2-4日,发病率不高,病死率很高 急性副伤寒时耳朵、鼻端等肢体末梢皮肤瘀血,呈弥漫的紫红色 病变 败血症变化。 耳、腹部、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点或斑块,肝、脾、肾有充血、出血现象,淋巴结有出血,有特征的: (1)脾肿大、色暗、坚度如橡皮,脾髓不软化,脾间质增生。 (2)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出现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3)全身粘膜和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 犊牛副伤寒 亚急性型、慢性型 较常见,典型症状为持续下痢 一般症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 结膜炎: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溃疡,眼球腐蚀 粪便:初便秘,后持续下痢,拉淡黄色稀粪,混有血液或坏死纤维素絮片, 病程:2-3周或更长,极度消瘦而死 典型僵猪,严重脱水,被毛粗乱,贫血。 慢性副伤寒时耳朵瘀血、耳尖干性坏疽 病 变 回盲结肠粘膜坏死。盲、结肠肠壁增厚。与猪瘟扣状溃疡不同,由散在坏死连成大块坏死,坏死处往往形在溃疡,灰白色,溃疡表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