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农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图:桂北农村访古——正在消失的用具 在今天的农村,有很多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也有很多变化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不觉间,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东西,有的消失了,有的正在消失……而取代的却是崭新的东西。 今天我们奉献给读者的,仅仅是桂北农村日常用具、劳作方式的悄悄变化。抹去历史的尘封,相信会唤起读者熟悉的回忆,以及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感叹! ??????????????????????????????????????????????????????? ▲纺车 “奶奶面前有个胖子,越耍越肿起。”在发放布票的年代,农民自己纺纱、纺线,一盏油灯伴着纺车“吱吱”到半夜。如今,发放布票成为给年轻人的“谈古”,这种纺车及麻桶,只有在外婆的故事中出现。 ▲耘田耙头 在桂北农村,过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书怕过考,种田怕灰(石灰)咬。”于是,聪明的农民在耘田时使用这种耙头代替脚。现在有了化学除草剂,农民连撒石灰、耘田这套工序都省去了! ▲蓑衣“搂着你的颈,抱着你的腰,屁股一翘水在(氵+彪)”([氵+彪]:桂北方言,水流貌);“像貌长得糟,全身都是毛;晴天壁上挂,雨天不可少”。蓑衣,作为一种雨具,过去割禾、插田少不了。如今有了雨衣、尼龙衣,既轻便,又实用。 50年代农村向往的目标。从松膏、蜡烛、煤油灯,发展到今天村村通了电,想在村里找几盏马灯都不容易。 ▲犁? “嘴尖、脸偏、背驼、尾朝天”,“弯弯树,弯弯材,弓箭中间挂金牌”,说的就是犁。如今有了犁耙机,有的农村连牛都不养了,犁只有在个别农户和山区农村还能派上用场。 ▲石磨? “一勤搭一懒,配成两公婆,食量大如海,一边吃来一边屙。”石磨过去用来打浆磨豆腐,村民半夜起床忙活还嫌晏,如今有了电磨,再也不需“驴打转”了! ▲米碓? 小时候最怕舂米,往往一舂两三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才舂得出供一家吃十天八天的米。如今农村有了碾米机,不到几分钟,碾的米够一家人吃上一个月。 ▲斗? 作为一种量具,斗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草鞋扒头 几十年前,只要是穿草鞋的,农家谁能离得了它?如今,草鞋已被解放鞋、塑料鞋、皮凉鞋代替,农村不少人还穿上了皮鞋。要找一只草鞋扒头拍照片,还真得费些功夫。 ▲肥船 ?这种小船(又称灰船),在禾苗插下十天八天之后,用它装上肥料,农民推着肥船,用手把肥注到每一蔸禾根,称之为“注肥”。那工作量不亚于插禾苗。曾几何时,农村普及了各种化肥,犁耙田时把化肥撒进田里,肥船便光荣“隐退”了! ▲粑槌、碓坎? “一对双胞胎,平日不来腊月来;家家户户少不了,小孩见了个个爱。”往时过年打粑粑,小孩子嘴馋,围着碓坎转。如今,吃的东西多了,小孩子嫌泡久了的粑粑发酸。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