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 春秋时期的改革 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改革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认识和启示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进步性;局限性。 启示: 1、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2、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3、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戳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巩固练习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 * * * * * * * 一个家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儿子,成年后,必须分居,另立门户,各自耕种生产,否则要加倍征收军赋;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这样小农户的数量就增加了,国家赋税就能多收一些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特点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政治 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经济 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 思想大解放,战国时出现百家争鸣 本质 特点 初 税 亩 鲁国 管仲 改革 齐国 内容含义 名称 “相地而衰征”--不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 不论公田和私田,都征收实物税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顺应了时代需要; 重在经济改革(改革税制,增加收入) 吴起 商鞅 秦国 李悝 魏国 内容含义 名称 国家 “选贤任能”,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政治) “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经济) 加强法治,制定《法经》(法律) 创建强大军队“武卒” 商鞅变法 探究问题: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 探究问题: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 一、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①客观上: ②主观上: ③人才上: ⑤其它: ④理论上: 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六国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 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法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工技能鉴定实操题库(高级工).pdf
- GB/T38058-2024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试验方法.pptx VIP
- 公园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pdf VIP
- 2025甘肃甘南州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招聘45人笔试备考试题有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VIP
- 最新公务员面试试题经典题及答案.docx VIP
- 长恨歌意象研讨分析.pdf VIP
- 2025甘肃张掖市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招聘3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QSR质量手册(超详模板).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