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中考资料1
2012年中考资料-《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一)
1、选出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A、方七百里(方圆) B、年且九十(将近)
C、无穷匮也(穷尽) D、始一反焉(开始)2、选出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呼尔而与之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损坏)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去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形象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二是他对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C、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与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一样的性质。
D、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不相同,前者是关心,后者是嘲讽轻蔑。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小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本文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地塑造人物形象,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C、文中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D、文中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强烈的衬托作用。
答案:
1、D 2、C 3、A 4、C 5、D(二)
1、选出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A、河阳之北(黄河的南面) B、惩山北之塞(担心)
C、河曲智叟亡以应(逃亡) D、固不可彻(通)2、选出和“其如土石何”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妻献疑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以其境过清 D.安陵君其许寡人
3、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2分)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实惠了)。
D、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愚公的移山是要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
B、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时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C、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相同的,因为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是一样的,语气也是一样的。
D、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年纪又很小,他去帮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见愚公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拥护。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作者在人物的命名上特意将愚公与智叟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愚公之妻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才显得自然合理。。C、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例如听说愚公要移山,京城氏之子是“跳往助之”,智叟则是“笑而止之”。
D、文章以神话结尾,表现了愚公一家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移山必须依靠神的力量才能够完成。。
答案:
1、D 2、D 3、C 4、C 5、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