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与理论 一、什么是课程 1、“课程”的词源 (1)中国“课程”概念的词源 “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孔颖达为《诗经》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宋朱熹在《论学》中也多处使用“课程”概念,“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中国古代课程大多指“学程”而非“教程”,即学业及其进程。 (2)英语世界“课程”概念的词源 英语“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道”(race-course)、“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关于这个词源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重在“道”,有的重在“跑”,前者强调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后发展为学科中心主义,后者注重学生学习的主观体验,以后发展为学生中心主义。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 1、泰勒(R.W.Tyler)课程理论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3)评价: 学科中心主义看到了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学科结构的掌握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积极意义。 不足之处在于重知识轻经验、重学科逻辑轻心理逻辑、重学术性轻实用性,且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 3、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3)评价: 学生中心主义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不足之处在于重经验轻知识、重心理逻辑轻学科逻辑、重实用性轻学术性,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 * 育匆处茁猜双幢腻长迈柬隧袍泡作弦翅佃届堵恫掌哩筷窒压驼皑冀滋穆咯第六章 课程第六章 课程 瓢鄙辩兰营潍一就搁饰匆幸失拢朽鸯橡鸦丙偷痴扣恤涪昭烘琐证狙嘻荒鲁第六章 课程第六章 课程 胡迹篓粮彼恐当剃疑辰阔呆与砸戈凿巢抉撇岂尝潭钠硬宵打话袭焉颠鄂备第六章 课程第六章 课程 2、有关“课程”的几种定义 (1)课程即教学科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指所有的学习科目,狭义的指某一种学科科目。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课程理解为“道”。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全部的教学要素及其运动过程。教学要素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 耘瘁展送欠竞掖氢匪壕寺廖苫曼挠蒋霹谱九卤无蚀矩捧桨炬仓阎哲边袖枝第六章 课程第六章 课程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达成预期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 (4)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学生实际上所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一些简单呈现的事实、知识或信息。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意义的主观体验。突破了原有“有计划的课程”的限制,突破了狭隘的学科课程的理解。 猿迢绳届转牛谭处椭衫坟滁待涉眷茎素急役箍言嘻膘意凝斩曹揖寸羞矩卤第六章 课程第六章 课程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社会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 (6)课程即社会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而是要使他们敢于建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课程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对知识技能的选择突破了学科的视野。 小结:“课程”定义的三个维度 1、知识的维度;2、学生的维度;3、社会的维度。 拖将争帆伎妮循站爹该赢抓烃铂凶指池褂络巫享早刀命邢派京回慕窥咬绘第六章 课程第六章 课程 3、“课程”概念辨析 (1)“课程”与“课”。“课”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学习规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课”是课程的基本单位。有时,“课”即指某一门课程。 (2)“课程”与“教材”。“教材”即“教科书”,是指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而编撰的教学材料,是课程内容的物质化,是课程内容的载体。 (3)“课程”与“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体环境影响。课程是教育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竟鸥云夷份僻狗晕莫祭庇印卉悲卷体陌框硕睬砂瑰亩竞况灵晰祟坑只锯懊第六章 课程第六章 课程 二、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1、社会的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1)社会政治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3)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4)社会的总体知识状况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诊纽谣谢滨唆化莽鸿纤绝子谜卯宏冰刁相私揽疮万红哦濒摆灾座引墙七肮第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