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球探索》 ——四、地震灾害 教师:毕 华(研究员) 提 纲 (一)地震概念 1、地震 2、地震描述 3、地震能量 4、地震震级 5、地震烈度 (二)地震频率 (三)地震分类 (四)地震与地形变化 (无)地震成因 (六)地震分布 (七)地震发光之谜 (八)抗震防灾及地震预报 四、地震 (一)地震概念 1、地震——由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叫地震。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地震描述: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从震源至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叫震中距(图3.50)。 3、地震能量是以波的形式输送出来的。强烈地震发生所引起的种种地面破坏现象,都是地震的强烈冲击波所造成的。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纵波在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传播速度最快,能量散失也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能量的散失也慢,故影响范围比纵波大。 面波传播速度最慢、频率较低,引起的震动最强烈,破坏作用最大。 因此,在远离震源的地方,用地震仪观测地面晃动的话,首先发生的是P 波引起的上下方向的纵向摇晃,过一会儿开始的是S 波引起的横向摇晃,最后是由表面波引起的大振幅的缓慢晃动。 4、地震震级——是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通常采用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地震学家查理·里克特(C.F.Richter)所提出的标准,即以里氏震级来划分: (1) 小震:一般大于3 级的地震,人们能感觉到,其中3~5 级属于小震,房屋强烈抖动,桌子上的东西会坠下,墙壁出现裂缝; (2) 中震或强震:5~7级,造成房屋倒塌; (3) 大震:7级以上是大震,造成山崩地裂,如果发生在海底,还能引起海啸,使船只颠覆、沉没,使海水冲上海岸,毁坏港口,吞没村镇。 5、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会因震中距不同而有不同的烈度。一般说来,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反之越小。 Some facts about seismology Seismic tomography/Inverse theory The recorded motions can be viewed as the output response of a sequence of linear filters with properties we wish to determine. Earthquake Frequency (三)地震分类 1、按地震成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1)构造地震——地壳深部的构造变动,主要由断裂变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常发生于地壳活动性较大的地区,—般说来是近代的褶皱和断裂活动地带。其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地壳上90%的地震皆属此种类型。 (2)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触发的地震称火山地震,其震源常局限于火山活动地带,影响范围一般不大,深度多不超过10km。这类地震约占总数的70%。 (3)塌陷地震——起因于岩层崩塌陷落,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或者地势陡峭的山区,数量很少,危害不大。 (4)诱发地震——由于人类活动,诸如水库蓄水、地下核爆炸等因素也能触发地震,这类地震统称为诱发地震。 2、按震源深度又可分为: (1)浅源地震(深度为0-70km的地震)。 (2)中源地震——(深度70-300km)。 (3)深源地震——(深度300km)。 浅源地震数量最多,约占地震总数的72.5%;中源地震次之,约占23.5%;深源地震很少,约占4%。 3、按地震发生的地表结构形态可分为海洋地震和大陆地震二大类。其中前者约占地震总数的85%,后者为15%。 (四)地震与地形变化 长久以来,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震在地表已留下许多痕迹,这些痕迹便是人们所处的高山、丘陵、河阶等地形。地震可以一下子把大地抬升2-9 m不等。人们看到的许多的河阶、台地等地形都是不知道何时的地震所抬升出来的。许多地形坡度或形态突然变化的地方,通常都是地质特性改变的地方。 (五)地震成因 1、板块运动(或地壳运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两个板块互相碰撞,就会形成地震。岩石圈跟其下的物质相比是十分薄的。岩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九章Simulink动态仿真.ppt
- 第九章可编程控制器.ppt
- 第九章国际逃税与避税-厦门大学国际税法与比较税制研究中心.ppt
- 第三部分地震.ppt
- 第三讲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公铁交通.ppt
- 第九章广告管理.ppt
- 第九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利用.ppt
- 第九章-第四级产业.ppt
- 第九章MCS-51与键盘、显示器的接口设计-返回.ppt
- 第九章排水沟道系统.ppt
- 2.3.1 10的认识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ptx
- 5.8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ptx
- 2.2.4 练一练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ptx
- 2.2.5 8和9的加、减法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ptx
- 2025人教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2Different families C 课件.pptx
- 2025人教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3Our animal friends C 课件.pptx
- 2025人教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4Plants around us A 第1课时 课件.pptx
- 3.3 练一练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ptx
- 2.1 同级混合运算算式的计算方法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 2.4 第二单元 混合运算 练习二 课件 202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