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练习(实验重点)汇编:刘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是 ;实验中 应选 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 ,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这两个像的间距为 。(12).实验应该选用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 “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玻璃板.(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 立 的 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像与物到镜面的 .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 如何改进? 。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3、图中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4、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等于 ∠i,说明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 反射光线 ,说明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一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