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物诗(教案)091216
★、知识梳理 ★、知识积累:★、高考方向 略。见学案
★规律探寻
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 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 2、体会所言之“志” (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 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 ,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 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
1、诗人简介 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 主旨分析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2、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答:▲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2.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3.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3、双调·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注:神鳌:传说中海上的神物人鳖。《列子·汤问》说,天帝曾命令十五只巨大的神鳖,用头顶起五座大山。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太公怎钓: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姜太公即吕尚,辅助周文王建立周朝。相传他在遇到文王、受到重用之前,曾垂钓于渭水,用的是直钩,意谓愿者上钩。
1.“胜神鳌,夯风涛”中的“夯”字的本义是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夯”字的意思和作用。答:▲
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指出这首诗一共用了几处衬托并说明衬托物是什么。答:▲
3.试分析结尾一句“太公怎钓”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1. 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
2.4处,神鳌,蓬莱岛、万里夕阳、东洋。
3. 表现作者抱负非凡、不受利诱、不受羁束的傲岸形象。
4、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1.比喻 拟人 2.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5、卜算子 咏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讲义.doc
- 高考英语熟词生义.doc
- 高考英语熟词生义词169组.doc
-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重点词组必背150 条.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5《Nelson Mandel-a modern hero》超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 高考英语语言知识6.ppt
- 高考英语总复习精品课件:Unit2 Traffic Jam(外研版必修4).ppt
- 高考英语总复习精品课件:Unit5 The Conquest of the Universe(外研版选修8).ppt
- 高考英语总复习精品课件:Unit6 Films and TV Programmes(外研版必修2).ppt
- 高考应试技巧(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