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fptdp欢迎您报考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DOC精选】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学学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型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1935年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独立建院,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自1978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现已拥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和5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点。长期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科建设,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其中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省属重点学科9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
2007年计划在54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600余名。经教育部批准,安徽农业大学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两个专业有权对优秀在职人员进行单独考试招生。欢迎广大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安徽农业大学。
本目录中标有“★”的表示该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为预计数,仅供参考,录取时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为准。
四、考试方式及科目:
全国统考:四门考试科目详见本目录,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单独考试:考试科目与全国统考相同,均为我校命题。
五、报考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各种考试方式的考生分别还应满足如下条件:
全国统考: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同等学力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毕业生,毕业后在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两年及两年以上(到录取为硕士生的当年9月1日止)、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以同等学力报考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取得补修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合格成绩8门以上(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效期5年),改革后的四级考试;不可跨专业报考。???????同等学力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不同于初试科目的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技能等科目。?③研究生毕业的在职人员应作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报考。/。
11月10日至14日,已在网上报名的考生凭身份证和报名号到全国各地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各地有报名点的高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拍照、缴纳报名费等手续(拍照缴费点与考试点必须相同);
十、考试时间: 2007年年初(具体日期由国家教育部规定,以准考证上所定日程为准)。
十一、报名时间和网址如有变动,以教育部公布为准。我校研究生招生全部信息均及时在网上发布,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招办的网上信息。网址为:/manage/department/yjsc/index.htm
十二、其他:
1、我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和科研成果显著的在校研究生。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复习班;提供往年入学考试试卷;不办理邮购书籍业务;
十三、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364 通讯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230036) 联系电话:(0551)2844256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 电子信箱: yjszb@ 联 系 人:徐 伟
专 业 目 录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
学院
及
代码 招
生
人
数 考试科目 复试内容
及办法 备 注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02.信息经济
03.产业组织与企业经济
04.教育经济学
05.金融理论与政策
06.保险理论与政策
07.区域经济与发展
08.企业管理 01李晓明、栾敬东、谢培秀
02黄世祥、邹能锋
03阮文彪、陆新文、朱静
04方明
05周葆生、冯庆水、姚佐文、廖宜静、孙妙宇
06周葆生、冯庆水、姚佐文、廖宜静
07江激宇
08吕连生 010
经济与贸易学院 20 ①101政治②201英②会计学原理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现代化
02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科学技术
0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意识形态
04.中国传统文化 01王伟 方章东
02黄邦汉 孙超
03吕绳振 方章东
04吴惠敏、姜红 012
人文社会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