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中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人民版
中山市高二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文科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满分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5.明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理学传统 D.8.“(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10.“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11.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
A.“造型写实”
B.“境生象外画中诗”
C.“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
D.“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12.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1(无答案).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2(无答案).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2(无答案).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八年级政治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无答案).doc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