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 学 内 容 ⑴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对农业布局的决定作用。 ⑵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其形成因素。 ⑶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可持续发展。 教 学 目 标 ⑴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⑵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 ⑶通过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现状,总结东北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学会科学地看待农业发展的前景。 ⑷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从而学会应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实现不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 学 策 略 手 段 讲述法、例举法、探究法、对比法、合作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第四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上课时内容并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气候、地貌、土壤、植被以及工业基础、市场、交通、人口等,现在我们来分析东北区域内部自然条件有何差异呢?对农业生产的布局有何影响? [多媒体播放图4.4和图4.5] [学生思考]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东、中、西部各大概是多少mm? 2.东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南、中、北部各大概是多少度?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读图并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 1.东北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大于700mm,中部是400—700mm,西部小于400mm。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因为距海愈远降水愈少,这就是经度地带性分异。 2.年平均气温从南往北递减,南部是6℃—8℃中部是2℃—6℃,北部小于2℃。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这就是纬度地带性分异。 [多媒体播放图4.5,并结合图表4.3思考] [学生思考] 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学生讨论并回答] [老师总结归纳] 1.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2.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过渡、承转] 从刚才的学习可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板书)二、农业布局特点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内容P69第一、二、三自然段,完成下表: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请两名同学代表小组在黑板上做,看谁做得最好,其余同学同桌讨论完成) [老师点评学生完成的结果](用多媒体显示各农业区域的景观图,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老师总结归纳] 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递减,春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往北递增,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的兴安落叶松是寒温带针叶林区的代表树种,它是最喜光又最耐寒的树种。东北地区西部有着良好的牧业条件,并由此成为我国重要的放牧畜牧业区。 [学生活动] 农业生产类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业 林 业 畜牧业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下表:(下表为已完成表格,电脑显示该表) (由另两组各派一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同学同桌讨论完成) 2.根据水稻生长的特点和地区分布以及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学生讨论并回答] [老师总结归纳] 水稻喜温、喜湿、喜肥,受水分条件限制。东北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是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即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指图,力求让学生有地理空间概念)。由于东北地区无霜期较短,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分布,但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水稻的种植范围。(在此,渗透德育教育)为此,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又要依据科技,根据经济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