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哲学与人生》试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7分)
1.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 )
A.出现的时间 B.形式的新颖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D.现象的新奇
2.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
A.联系 B.矛盾 C.发展 D.内因
3.(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A.联系 B.矛盾 C.发展 D.内因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 )
A.对立 B.统一 C.没关系 D.既对立又统一
5.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人有主观能动性 B.人有客观性 C.人会说话 D.人会使用工具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律是主观的B.规律是客观的 C.规律是可以改变 D.规律不可认识
7.“废品降价了,每人要,都是美国次贷危机闹的”这说明事物之间是( )
A.相互联系的 B.相互矛盾的 C.相互发展的 D.没有关系的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说明哲学( )的观点。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全面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现象和质本是对立的 B.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C. 现象是抽象的 D.认识
10.认识事物本质的先导是( )
A.实践 B.现象 C.主观能动性 D.想象
11、从哲学的基本派别划分来说,哲学上只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垒 B、辩证法与形与上学对垒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垒 D、联系与孤立对垒、发展的实质是( ) A、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新东西不断产生,旧东西不断死亡的过程 C、事物量的变化过程 D、事物范围扩大的过程人类过度砍伐森林、放牧等行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这说明联系具有( ) A、普遍性 B、多样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下列观点和做法,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拔苗助长,事与愿违”。这则寓言故事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 A、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D、积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是(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人生发展永不停息的内在推动力是( )A、强烈的学习心B、不知疲倦的刻苦心 C、强烈的进取心D、不甘失败的恒心8.“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利比亚战火、日本核泄漏,北极臭氧空洞、南极冰山崩裂… …这些无不生动地反映了(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运动的 C、世界是意识的 D、世界是静止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