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救急难”综合试点的几个问题(南宁培训班)-刘司长讲义.ppt

关于“救急难”综合试点的几个问题(南宁培训班)-刘司长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救急难”综合试点的几个问题(南宁培训班)-刘司长讲义

药品目录限制 报销比例限制 封顶线限 制 相关制度特别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压力传导至社会救助 挑战之三: 河北保定锯腿 农民郑艳良 安徽阜南尿毒症弟弟留给哥哥的遗书 因两个孩子重病无钱医治,遂宁母亲跳楼 北京朝阳,筹款为儿治病的卖花爷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习近平: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李克强:要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 李克强: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王勇:全力抓好《办法》的贯彻实施,努力解决群众各类急难问题,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社会救助确立的基本原则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了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 托底线 救急难 可持续 城乡低保 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特困人 员供养 受灾人员 救 助 医疗救助 教育救助 住房救助 就业救助 政府救助 社会力量参与 临时救助 民政医 疗救助 疾病应 急救助 生活无着 人员救助 急难临 时救助 暂行办法的 新突破 城乡统筹 收入核对 托住底线 明确制度 规范流程 强化责任 社会参与 社工介入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配套文件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1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 “救急难”综合试点是贯彻《暂行办法》的重要举措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国家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救急难”工作综合试点,在体制机制、服务方式、信息共享、财政税费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为不断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提供经验。” 2015年3月,印发《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5年7月,印发《民政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确定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的通知》 “救急难”综合试点全面展开 民政部、财政部共确定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等11个地级市、天津市河西区等288个县(市、区),共计300个单位为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 四点要求:一是加快完善“救急难”主要制度;二是着力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四是探索搭建“救急难”信息平台。 二、什么是“救急难”? 指居民因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或意外事故,致使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乃至生存面临危机的一种状态。 “救急难”的内涵 突发性 不可预知性 临时性 “难”因“急”而生 紧迫性 “救急难”的内涵 最低生活保障 特困人员供养 医疗救助 教育救助 住房救助 就业救助 受灾人员救助 临时救助 广义上的 救急难 经常性救助 专项救助 狭义上的救急难 急难性救助 医疗救助之疾病应急救助 受灾人员救助 临时性救助 医疗救助之疾病应急救助 所有社会救助制度都具有“救急难”的性质; 常规性社会救助和“救急难”是有区别的; “救急难”是指自然灾害之外的急难事项; 突出“救急难”主体制度的功能,包括临时救助、疾病应急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 相关社会救助制度无法涵盖所有急难事项。 相关社会救助制度与“救急难”的关系 临时救助是“救急难”的主体制度安排; 可将临时救助视为急难救助制度,具有应急性、一次性、前置性特点,能够快速回应; 把握好临时救助的制度定位,处理好保障基本生活与解决急难问题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细化各类急难事项的类别和救助标准,处理好应急性和规范性之间的关系。 临时救助与“救急难” “救急难”是一种机制,而不是新建制度; “救急难”综合试点重在探讨建立一种资源统筹的机制; 综合试点不能靠民政一家“单打独斗”; 综合试点是为分创造、培育典型经验。 综合试点中的“救急难” 三、“救急难”试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救急难”试点的总体目标 及时发现 快速回应 综合救助 帮助困难群众脱离困境。让突遇不测者得周急之助、因病因灾者去生存之虞、创新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存危机,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 01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02 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03 将专项救助延伸至低收入家庭 类型、标准、程序、资金、监管 一是对象范围扩展到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以及支出型贫困家庭;二是由政策范围内拓展到合规医疗费用;三是要求提高封顶线和报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