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节诊法(望诊)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第一节诊法(望诊)讲解

苔质: 剥落苔 反映胃气、胃阴的存亡。 舌象: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 结束! 望舌,又称舌诊,即观察病人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病情,推测预后的诊断方法。 通过望舌可以反映人体的正气盛衰,病位深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可以指导治疗和施护。 (六)望舌: 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舌联系; 2、心开窍于舌; 3、脾开窍于口,舌苔乃胃气所生。 1、脏腑在舌面上的分部: 舌尖 ——心肺 舌中 —— 脾胃 舌根 —— 肾 舌边 —— 肝胆 2、望舌内容: 望舌质: 望舌苔: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脉络肌肉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 2、望舌内容: 望舌质: 望舌苔: 颜色、形态 苔色、苔质 (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 (反映疾病的性质和深浅) 3、望舌的注意事项: 光线影响 光线的强弱与色调,对颜色的影响极大。望舌应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 充分暴露舌体 先舌苔后舌质,观察顺序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饮食或药品影响 饮食及药物可使舌象发生变化。过冷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发生改变;过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有色食物可引起苔色改变。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有齿痕,睡觉时张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等,临床上应仔细甄别,以免误诊。 4、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而鲜明,舌面铺有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薄白苔,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 5、病理舌象: (1)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色泽和形态变化。 1)舌色 舌色的变化有:淡白、红、绛、青、紫。 舌色: 淡白舌 舌象:舌色较淡红舌浅,白色多而红色少。 主病: 阳虚证——淡白而润且舌体胖嫩 气血不足——淡白而瘦薄 舌色: 红、绛舌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舌),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 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阴虚证——舌红绛少苔或无苔 青、紫舌 舌象:舌色呈青色或紫色。 主病: 热入营血——舌紫绛苔焦黄 阴寒内盛——舌青苔白或灰黑 血瘀证——舌紫暗或紫斑 舌色: 2)舌形 舌形变化有:胖瘦、老嫩、裂纹、芒刺。 舌形: 胖瘦舌 胖大舌: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 主病: 水湿痰饮 —— 舌体胖大色淡 心脾积热 —— 舌体红肿疼痛 舌形: 瘦薄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 主病: 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 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 舌形: 老嫩舌 老舌: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舌色较暗。 主病:实证。 嫩舌:舌质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 主病:虚证。 舌形: 裂纹舌 舌象:舌面上出现各种裂纹或裂沟,深 浅不一,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 主病:阴血不足。 舌形: 芒刺舌 舌象: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 主病:邪热内盛。 3)舌态 常见的病理舌态:痿软、强硬、斜、颤动、吐弄。 舌态: 痿软舌 舌象: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主病:多为伤阴或气血两虚,舌肌失于濡养。 舌态: 强硬舌 舌象: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 主病:多见热入心包或中风病证。 舌态: 斜舌 舌象: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 主病:多见于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的中风或中风先兆。 舌态: 颤动舌 舌象:舌体不自主地颤动,动摇不宁。 主病:多为虚损或动风。 吐弄舌 舌象:舌伸出口外不收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旋即收回,或反复舐口唇者为弄。 主病:多为心脾积热、动风先兆,或见于先天愚型病儿。病危而吐舌,多为心气已绝。 (2)望舌苔:包括观察苔质和苔色两个方面。 1)苔色 苔色的变化有:白、黄、灰黑。 苔色: 白苔 舌象:舌苔颜色呈白色。 主病: 表证——舌苔薄白 寒(湿)证——舌苔白厚湿润 苔色: 黄苔 舌象:舌苔颜色呈黄色。 主病:里证、热证。 (黄色越深,热势越重) 苔色: 灰黑苔 舌象:舌苔颜色呈浅黑(灰)色或黑色。 主病: 里寒证——舌淡胖嫩苔灰黑 里热证——舌红绛苔焦黑 2)苔质 苔质的变化有:厚薄、润燥、腻腐、剥落。 苔质: 厚薄苔 主要反映邪气的深浅。 薄苔——透过舌苔可隐隐见到舌质者称,常见于正常人或表证; 厚苔——透过舌苔不能见到舌质者,见于里证。 舌苔由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为病进; 苔由厚变薄,提示正胜邪退,病情好转。 苔质: 润燥苔 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见于正常人,或病变而津液未伤。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见于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耗。 苔质: 腐腻苔 主要反映体内湿浊的情况。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