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鞍山大桥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鞍山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1、结构型式
该桥上部结构桥跨组成为1-20米+2×60米+10×30米,崇溪河岸引桥为1-2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主桥为2×60米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遵义岸为10×30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主桥T形刚构截面为单箱双室截面,最大梁高为6.0米,最小梁高2.4米,箱梁的底宽14.5米,两侧翼板悬臂长度为4.0米;箱梁采用节段施工,墩顶0号块长度为7米,1~4号块件节段长度为4.5米,6~10号块件节段长度为5米,现浇段长度为6米,合拢段长度为2.5米;除0号块、现浇段外,块件最大混凝土方量为140.16m3,块件最大重量为350.4T。
主桥采用转体施工,转体重量为8498吨。T构在转体之前,顺铁路修建,与主线呈45°夹角,T构施工完成后,逆时针转动45°,跨越川黔铁路与桥轴线重合,浇筑现浇段与合拢段,完成T构主体施工。
基础采用桩基础,除遵义岸桥台桩径为∮1.5m外,其余均为直径为∮2.0m;主桥墩柱为实心的双薄壁墩,墩柱直接与T构0号块连接,边墩为矩形实心墩;引桥为单幅双桩双柱,墩柱为圆形实心墩;桥台分别为轻型U型桥台和埋置式桥台。
2、设计标准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桥面净宽:2×10米
3、地形、地质、地貌
区内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受构造及剥蚀作用影响,形成了山地、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各类地貌形态。桥位位于山间盆地(坝子)偏西侧,坝子宽阔,宽度近500米,坝子中为一小河通过,成蛇曲状,除现今河道冲刷较深(2~3米)处,地形平坦。遵义岸桥台位于坝子稻田中,崇溪河岸桥台则位于地形陡峻、并形成的陡崖的山脊上。两侧为低中山山体,桥位海拔高程924~970米(崇溪河岸桥台),相对高差46米。为构造剥蚀、河流浸蚀、岩溶地地貌。坝子东侧为210国道,西侧为黔渝铁路。
根据钻探资料来看,该地层从上至下由第四系覆盖层和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下统石牛栏组、龙马溪组基岩组成。现分述 如下:
Ⅰ、第四系覆盖层:广泛分布于桥位区内,厚1.3~22.6米,一般6~16米,按其成风分为种植土层、冲积层及坡积层;种植土厚度为0.6~2.0米,一般为1~1.5米,为褐黄、褐灰色腐质土,含植物根系,松散,在最北部的坡地上局部缺失。冲积层除最北部坡地外,桥区内均见分布,一般由上部的灰黄色可塑状粘土,中下部的灰绿色、灰、灰黑色淤泥质粘土至碎石土夹淤泥质粘土,以及底部的卵石层至碎石层组成;上部粘土分布稳定,厚度1.5~6.1米,变化不大;中、下部的淤泥质粘土至碎石土夹淤泥质粘土层为软塑局部流塑状,其厚度和碎石含量均呈明显有规律的变化,从北向南即从河漫滩外缘向河心方向,厚度从3米增大到10米以上,以K69+578.62~K69+608.6一带最大,达到17米;随厚度的增加碎石含量也逐渐增大,因而土质由淤泥质粘土变为淤泥质粘土夹碎石,再变为碎石夹淤泥质粘土,同时还出现1~3层卵石或碎石夹层,夹层厚1~1.5米,最厚者达3.7米,以整个冲积层的最底部的一层较稳定、较厚、密实度较低,为松散至稍密,饱和;碎石和卵石成分有砂岩、白云岩、硅质岩等,偶尔也有灰岩砾石,半棱角至半滚圆状,粒径一般40~80mm,在K69+578.62~608.62一带,个别可达100~300mm,夹漂石,含量20~60%左右,淤泥质粘土中不时可见褐色、褐黑色有机质淤泥,不稳定,呈小透镜体存在,厚0.5~1.2米,偶尔可达5.4米,松散、饱和水;坡积层仅见于北部的坡地上,由崩落块石层和其下的黄褐色粘土组成,前者分布范围小,厚度可达7.95米,由巨大的灰岩块石组成,块石大小为500~2000mm,后者厚度0~1米,可塑状,内含少量强风化泥岩碎块。
Ⅱ、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下统石牛栏组、龙马溪组基岩大致分布情况如下:栖霞组分布于崇溪河岸桥台至K69+278.57悬岩和陡坡上,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灰岩,岩石致密坚硬,岩性完整;韩家店组分布于K69+278.57~428.57,厚度87.5米,上部为灰绿色厚层状泥岩,局部含灰色生物屑灰岩透镜体,中下部为紫红色厚层状泥岩与灰绿色厚层状钙质泥岩互层,该层按其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和中风化,强风化岩层节理比较发育,其破碎并明显软化,岩芯多呈粉状、砂状和碎块状,灰绿色泥岩已变为黄绿色或土黄色,厚度1.4~5.7米,有时沿层间裂隙发育,而与中风化基岩呈指状穿插,中风化岩层较为完整,但层间裂隙仍较发育,失水后易沿之开裂,岩芯多呈短柱状,部分为长柱和碎块状;石牛栏组分布于K69+428.57~K69+627,总厚度102米,上部(K69+428.57~K69+506)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泥质灰岩夹深灰至紫黑色泥灰岩薄层,泥质呈均匀状,部分呈条带状、瘤状分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