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演变.ppt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国文字特点: 1.形体歧异多。 2.俗体使用广泛。 峄山刻石 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2、省并。对一些繁复的笔画乃至部件加以省并、简化。 3、省略。隶书有时直接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 4、将篆文相同的偏旁分解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5、将篆文不同的部件归并相同的偏旁。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 隶书完全抛弃了古汉字的象形因素,使汉字变成抽象的记号,实行全面的符号化,这无疑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隶变结束了几千年的古文字阶段,形成了近两千年的今文字格局,并为楷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 汉字的形体演变 1、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上古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的甲骨文最为典型,是甲骨文的代表。甲骨文是考古发现的人们能够辨识出的最古老的汉字。 甲骨文是古人占卜的记录,用甲骨文记录的占卜内容叫做“卜辞”。 殷代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是殷都的故址,所以人们也称甲骨文“殷墟文字”。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上的刻画是古文字。 甲骨文的特点: 带有浓重的原始绘画意味: 形体未定形,异体字繁多: 龜 犬 牢 2、金文 上古时期人们铸造或雕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前人也称“钟鼎文”。周代的金文是金文中的代表,是甲骨文后的又一种古汉字形体。 青铜器上大量铸刻文字,与青铜器演变为礼器有关。 汉武帝时期在汾水上出土“元鼎”。 《说文·叙》:“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金文的特点: 仍有较重的原始绘画意味: 大盂鼎铭文(局部) 孝 舞 鑑 形声字大量增加: 申 神 或 國 3、战国文字 战国时期汉字的书写材料多样,各国的文字有较大的差异,汉字呈多样化的样态。 大篆:概念不太清晰,广义的大篆包括金文,狭义的大 篆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几种大篆类古文字材料: 籀文: 周时的史官籀所写的教给儿童学习的一种古老汉字形体。 《说文解字·叙》:“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籀文 小篆 石鼓文: 战国时期的秦国刻在十面石鼓上的文字。唐初出土于陕西凤翔县。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战国时期的秦国刻在三块石碑上的诅咒楚国人的文字。宋代出土。三石的名称是:巫咸文、大沉久湫文、亚驼文。 诅楚文: 4、小篆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令李斯等人制定推行的规范汉字。 小篆笔画圆转,符号性大大增强,还保存着一定的象形意味。 制定每一个字的规范形体: 用线条写成站立的长方形: 内聚环抱,拘谨严整: 5、隶书 秦汉之际产生的用毛笔书写的笔画有波势起伏的字体。 程邈 徒隶 隶人 晋代卫恒《四书体式》:“秦即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东汉《史晨碑》(局部) 掠 波磔 1、用笔:左波右磔(波势和挑法)“蚕头雁尾” 隶书的特点 隶变: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也 叫“隶定”、“隶古定”。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 秦代的隶书叫“秦隶”,也称“古隶”。 汉代的隶书叫“汉隶”,也称“今隶”。 2.体态扁平,字形“八”字分散,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1、改曲为直。将篆书圆转相连的线条变为方折笔画,字形变得方正平直。 楷书 草书 章草、今草、狂草 行书 东汉末成熟,魏晋后广为流传。 改造波势挑法,创造各种笔画。笔画平稳,字形内聚严谨。 欧阳询《九成宫》 《急就章》章草 晋·王羲之今草 唐·孙过庭狂草 王羲之丧乱帖行书 元·赵孟頫行书 *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