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序分量的距离保护算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正序分量的距离保护算法

基于正序分量的距离保护算法 范越 施围 摘 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线路双端正序量的距离保护算法,该算法由故障后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向量的正序分量,经简单计算即可得出故障点的距离。EMTP仿真表明,该算法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数字距离保护 正序分量 电磁暂态程序 A Digital Distance Relaying Algorithm Based on Positive Sequence Network Abstract A Positive sequence based fault loc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positive phasors of voltage and current obtained from both ends of a transmission line, the method has considerable computational advantages over the previously proposed method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n this method using EMTP are presented. 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porposed method can determine the fault location very accurately and is likely to be used in the distance protection. Key words digital distance protection positive sequence phasor EMTP 0 前言   文[1~3]提出了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双端测距算法,该方法根据各种短路的边界条件,得到统一的故障测距公式,因需计算两端正序、负序及零序电压、电流值,计算较为复杂。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线路两端正序量的故障测距算法,具有简捷、准确的特点。 1 故障测距算法   系统如图1,S、R为线路两个端点,线路长度为l。设B点发生短路,B点与S点的距离为x,线路采用集中参数模型,线路两端可通讯,采用GPS保持两端数据采集同步。故障后正序网络如图2,其中Z1为线路单位长度阻抗,Rf为短路处接地电阻,由图2可得: 图1 系统接线图 图2 正序网络 U1se=U1S-xI1SZ1-RfI1f, U1se=U1R-(l-x)I1RZ1-RfI1f, 即 x=U1S-U1R+lI1RZ1/(I1S+I1R)Z1。   因正序参数在任何短路发生时都存在且比较稳定,不象零序参数受大地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故上述测距算法计算简单(只需计算正序分量)、精确(消除了零序分量的影响),可用于任何故障形式。   另外,可采用文[3]方法化简计算。设上述x式分子和分母相量的实、虚部分别为a1、b1和a2、b2,即 a1+jb1=U1S-U1R+lI1RZ1, a2+jb2=(I1R+I1S)Z1 因x为一实数,可设x=a1/a2,则只需计算式分子、分母的实部,将计算量减少了一半。整个测量计算时间在20ms之内。 2 测距算法的验证   为考察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用EMTP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EMTP得到线路在不同点发生单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时的电压、电流值,通过专用软件计算得到电压、电流值的正序分量。通过单相短路不同的接地电阻来验证接地电阻对测距算法的影响。 2.1 仿真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如图3,线路长度150 km,采用集中参数模型,不考虑线路的分布电容。在线路上设置离S点距离(即本文的短路距离)为30、60、75、90、120 km的5个短路点,其它参数如下: 图3 系统模型图   首端电源EG=335∠0° kV;RG1+jXG1=6.139+j529.8 Ω;jXG0=130.6 Ω   末端电源EH=268.5∠-25° kV,RH1+jXH1=17.56+j46.11 Ω,RH0+jXH0=1.6+j65.13 Ω   500 kV线路R1=0.0279 Ω/km,R0=0.253 Ω/km,L1=0.882 mH/km,L0=2.33 mH/km。 2.2 EMTP仿真结果   EMTP仿真结果见表1~4(故障形式涉及接地时,接地电阻均设为30 Ω),表5为不同接地电阻对测距的影响。 表1 单相接地仿真结果 实际故障 距离/km 测量距离 /km 误差 /% 30 30.07 0.23 60 59.92 0.13 75 75.13 0.17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