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讲义之《社会契约论》导读材料.doc

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讲义之《社会契约论》导读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卢梭与近代契约论传统 大纲 一、近代契约论传统:从霍布斯到洛克 1.《利维坦》中的契约论思想 2.《政府论》中的契约论思想 二、卢梭的思想概况与时代背景 1.卢梭的生平 2.卢梭的时代与思想 三、《论科学与艺术》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论科学与艺术》 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近代契约论传统作为政治哲学的模式,经历了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人的系统阐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在前二者的基础上有极大的超越 K02:卢梭少年坎坷,在流浪中自学成才,在当时的启蒙时代背景下,他对理性并非完全相信 K03:卢梭认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问题得依靠感情,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同时,由于贫富分化的存在,建立的政治社会并不是全体共同需要的政治保护 正文 一、近代契约论传统:从霍布斯到洛克 近代契约论传统是西方走出中世纪以后,第一种政治哲学的模式,从17世纪霍布斯开始,这一政治哲学模式得到了系统地阐释,以后洛克又在契约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与近代契约论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又有极大的超越,一是在他的论述中,契约论问题从法律问题开始进入了历史领域。二是他对契约论建立起来的现代自由主义思想有很大的批判,可以说开创了现代左翼思想。 1.《利维坦》中的契约论思想 西方世界不再从神那里寻找权力的合法性之后,开始设想人的自然状态,而政治哲学就是要探讨,人怎么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政治状态。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是最为系统地来这样思考政治哲学的第一人。在他笔下,人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行使自己的自然权利,出于每个人的欲望,大家就会产生争夺,于是自然状态就变成了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因此人们才需要通过进入契约来克服自然状态的可怕局面。 按照霍布斯的定义,订立进入国家的社会契约就意味着“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付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意见把大家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集体。”这一“人格”是人人相互订立信约而形成的。做到一点后,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霍布斯称之为“利维坦”(Leviathan)。因此国家的本质是根据授权,运用受托的权力,通过威慑组织大家,对内谋求和平,对外抗御外族,这一人格被称为“主权者”,其余每一个人称“臣民”。通过建立国家,自然人变成了主权者的臣民。 2.《政府论》中的契约论思想 与霍布斯一样,近代自由主义的鼻祖,17世纪后期的英国哲学家洛克同样承继了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的传统。他假定在一切的政治之前,也有一个“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不知道有什么政府,人们服从于道德法。人们生而自由并且平等,承受同样的恩惠,相互没有隶属关系。在洛克描述的自然状态中,人们和谐生活,任何人都不该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物。这与霍布斯描述的“人与人的战争”完全不同。 但是霍布斯的问题,洛克会同样面对,在没有共同法官的前提下,一个人的“自我保卫”势必会引发与他人“自我保卫”的竞争。在自然状态下,没有法律,没有法官,缺少确定的人们共同的是非标准和裁判尺度;于是每个人都同等有权惩罚犯罪者。这样一来,自私会使他们偏袒自己和朋友,而心地不良、感情用事和报复心理都会使他们过分惩罚别人,于是带来诸多的罪恶。自然状态是有缺陷的,一旦发生战争就会持续下去,因此逃离战争状态组成人类社会,是脱离自然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洛克认为,公民政府是自然状态的不便之处的适当补救。 在洛克的哲学中,脱离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状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财产。财产问题在洛克的政治哲学中非常重要,也是进入卢梭论题的一个基本路径。在洛克看来,在自然状态中,上帝将一切赋予人,不存在私人所有权。问题是人们如何有了所有权。他认为尽管人们对于一切没有所有权,但对于一件东西,他有天生的所有权,那就是他自己的人格。于是在人人都有份的前提下,你付出的劳动,就是你的财产,因此,财产是公有物与私有劳动结合的产物。 为了保持剩余,增加积累,人类发明了“货币”。货币是基于人们的“相互同意”而流行起来,这种同意也带有契约性质,但货币并没有使人作出自然的状态,反而使贫富的差距成为可能。由于货币,人们得以扩大它们的所有物,所有物的扩大,使公共的资源减少,原始赤贫的平等为经济上的不平等所取代。 二、卢梭的思想概况与时代背景 1.卢梭的生平 卢梭的生平可以通过他自己撰写的《忏悔录》来了解。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生于日内瓦,他是钟表匠的儿子;1725年,卢梭成为雕刻工的学徒,16岁时逃亡。在流浪生活中,卢梭自学成才,弥补了早期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缺憾,之后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支柱。去世后,卢梭的棺木与伏尔泰的棺木相对,并立在法国巴黎的先贤祠。 1749年,卢梭写作《论艺术和科学》,对启蒙哲学进行批判和反思,该书的出版使卢梭暴得大名。1750年,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