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演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试题.ppt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演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试题.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大设计准则——滨水绿链 滨水绿链:沿江地段设计连续的滨水绿化带。 结合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不同的岸线特征设计连续富有节奏的滨水绿化带,形成三个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滨水区。有观音梁滨水游乐区、江北咀休闲观光区和体育健身为特色的滨水广场带。 观音梁滨水游乐区 江北咀休闲观光区 滨水体育健身广场带 不同岸线设计意向 古今之门:在记忆之城和未来之城分别考虑门户设计。 记忆之城中结合古城墙和城门的保护,结合传统街道和城门重点设计城门节点,并与环城绿化和滨水空间设计相结合。未来之城结合机动车出入口形成新城之门,通过高层建筑空间组合形成“口门”。 公交系统组织:规划将轨道交通引入CBD内部核心地段,在江北城核心地段走入地下,并跨过嘉陵江与渝中区的轨道一号线连接。 规划设计四条主要的公交线路,积极与周边区域的公交系统衔接,成为轨道交通的辅助线网。 规划保留原有嘉陵江过江索道,并将其延伸至弹子石地区,成为三角区公共交通联系的重要补充。 规划中积极利用两江资源,设计水上轮渡和水上巴士,在滨江地段地形高差较大的地区,设计重庆市特有的爬山索道,积极兼容旅游职能,成为城市中的特色公交线路。 公交系统 步行系统:规划片区的步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分离,结合地形条件采用平面分离与立体分离多种形式。步行系统与开放空间紧密衔接并联络成网。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结合建筑开发容量,在江北城配备大量停车设施,包括公共停车场(库)和各类设施的配建停车。公共停车场(库)结合现有的片区中心,大型活动设施和商业设施进行安排;配建停车设施安排在各类设施用地中,采取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经计算得出:总停车位为21350个,其中地上泊位3050个,地下泊位18300个 步行系统 天际线与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按分区控制,内部地势较高的地段建筑高度相应提高,从内部向沿江地段逐步降低,总体上形成由内部想江边顺次跌落的建筑高度布局。 最高建筑位于商务办公区的金融贸易中心,控制在250米左右。总体天际线形成中部冠状隆起,具有韵律起伏的天际线。建筑群落随着地势的起伏,逐层抬高,形成近景、中景、远景层次丰富的轮廓线景观,充分展现山城的景观特征。沿江立面控制遵循天际轮廓线的控制原则,在嘉陵江沿线突出两岸对峙的景观效果;在沿长江一线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果。 引力——城市向西、北跨河发展的引力加大; 推力——原有老城区商业和活动中心西移; 原有龙溪港地段由城市的边缘成为城市的重要的开敞活动区域; 未来龙溪港滨水地段为中心区“中心绿轴”和城市总体开敞空间系统的重要区域; 现状主要问题 用地功能混杂,分区不明; 道路交通组织不够合理,车辆停放问题突出;; 建筑密度较大,质量优劣不齐; 公共空间少,绿化率低,环境质量差; 公共设施配套不全; 城市空间形态无明显特征。 旧市区和新市区缺乏空间的联系; 地段和老城区缺乏功能和活动的联系; 地段历史和当代生活的缺乏联系。 城市中的人无法感知水,知道水的存在, 江南水乡特色消亡; 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认识不够; 缺乏亲水活动的设施和滨水空间场所; 缺乏联系: 对水的认知缺乏: 综合环境品质差: 定位 新旧城区的连接体 城市功能和活动的延续 人的活动的载体 与水对话的空间 城市历史的博览会 湖州市的标志象征 城市设计目标 塑造城市“活动的舞台”,使该地段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滨水标志区域; 完善和强化城市原有结构和系统,提高地段综合环境品质和形象; 探求城市有机更新之路,结合开发和管理需要,实现城市有机生长; 城市设计准则 准则1:关怀“人” 准则2:塑造“场所” 准则3:有机“生长”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中国吉林?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博览会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9 ? 城市滨水地区 中国吉林?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博览会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9 ? 1. 关于城市滨水地区 1.1 城市滨水地区的空间界定 1.2 城市滨水地区的类型 2、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机遇 2.1 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历程 2.2 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趋势 3、城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需求 3.1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城市空间整合的需求 3.3 城市景观环境的需求 4、城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4.1 需要普遍关注的设计理念 4.2 案例介绍 城市滨水地区 中国吉林?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博览会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