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
第一章 计算机发展史
具备内部存储能力,能高速、自动的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的电子设备。
什么是计算机?
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ENIAC (1946)计算机
计算机的诞生
国内外计算机发展史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 年)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1973-80 年代初)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46~57)
内 存 延迟线或磁芯
外 存 纸带、卡片或磁带
工作速度 几千~一万次/秒
软 件 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应 用 科学计算
代表机型 ENIAC
特 点 体积庞大,运算速度
低,成本高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 )
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政策, 我国开始研制只能采取“全部采用国产器材, 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的技术路线。
我国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研制的主要推动力是军事应用, 民用计算机的需求还不很强烈。高技术往往首先在军事上得到应用, 但高技术的普及推广和产业的形成要借助大量 民用需求的拉动。 这一点被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历史所证明, 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历程也是如此。
103机型
我国的计算机制造工业起步于五十年代中期。在那个独特的历史年代里, 我国科研人员率队赴苏考察。 根据苏联提供的机型设计图纸,经局部修改,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中科院计算所等单位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小型电脑—103机型。
为了作为建国 10 周年献礼,1958 年 5 月我国开始了104 机研制。
中科院也是以苏联当时正在研制的一款计算机为蓝本,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七机部的科研人员与 738 厂密切配合, 1959 年国庆节前完成了研制任务。
104机型
103 和 104 机都属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它们的相继推出,标志着我国初生的电脑事业蹒跚起步, 并为我国解决了大量过去无法计算的经济和国防等领域的难题。 填补了我国计算 机技术的空白,是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小 结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58~64)
物理元件 晶体管
内 存 磁芯
外 存 磁带或磁盘
工作速度 几十万次/秒
软 件 高级算法语言
应 用 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
代表机型 IBM 7000 系列
优 点 体积小,寿命长,速度 快,能耗少,可靠性高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 年)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在我国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大国对我国实行封锁,中苏关系恶化,迫使我国的主要科研活动多以国防和军工产品的研制开发为主,三年自然灾害以及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几近崩溃的边缘,但是我国第一代计算机科研人员, 以“自力更生”为指导方针,以军事应用为目标, 以研制大、 小型计算机为方向。
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 — 109 机
1965 年研制成功的109 乙机实际上从 1958 年起中科院计算所就开始酝酿启动。 在国外禁运条件下要造晶体管计算机, 必须先建立一个生产晶体管的半导体厂。经过两年努力,109 厂就提供了机器所需的全部晶体管(109 乙机共用 2 万多支晶体管,3 万多支二极管)。
。
对 109 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 109 丙机,为用户 运行了 15 年,有效算题时间 10 万小时以上,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 为“功勋机” 。我国工业部门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与生产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小 结
我国的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前夕研制的, 而那时国外在发展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 年),基本上已经晚了十年。我国第一、二代计算机 的系统软件大多是自己开发, 早期以前苏联的算子法为指导思想, 1962 年以后才有了具有影响力的编译系统。但总的来讲,我国从研制 第一代计算机开始就有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64~70)
物理元件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硅)
内 存 半导体存储器
外 存 磁带或磁盘
工作速度 几十万~几百万次/秒
软 件 高级算法语言、操作
系统
应 用 计算、管理及控制
代表机型 IBM System /360
优 点 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小、寿命更长
发展特点 计算机设计出现了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局面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考现代文阅读——邓宗良《母亲的叶搭饼》.docx VIP
- 2024电厂化学-煤化验试题.pdf VIP
- 运动木地板采购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习作指导】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doc VIP
-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终阶段性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ppt VIP
- 综艺节目制作流程规范.pptx VIP
- 领导干部盘点执行方案(1).pptx VIP
-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 2025云南昆明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