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ppt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本品大苦大寒,性通利。上清心火,下利膀胱湿热;又可通利气血关节,利痹、通乳。 应用: 1、膀胱湿热的淋证。 2、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下移小肠,心烦尿赤。 3、乳汁不通、经闭。 4、痹痛——宜于湿热痹痛;但配伍后可用之血虚寒厥证,如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 其他:作为辅助药可用于脚气、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不超过6克。 通草 来源:五加科灌木通脱木的茎髓。别名:葱草、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 功用疏要:本品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临床用于湿热下注的淋证轻症、产后乳少等;又可用于湿温初起、水肿等。其药性和缓,利水而不伤阴。 瞿麦 来源:石竹科瞿麦、石竹的带花全草。按:《纲目》:“生于两旁谓之瞿,此麦之穗旁生故也。”本品种子似麦,穗旁生,故名。别名:莲麦、大兰、石竹、洛阳花、南天竺草、竹节草、剪绒花。 功用疏要:本品苦寒,入心、小肠、膀胱经。功能利尿通淋、活血通经。用于淋证,宜于热淋有血尿者,产后淋证亦佳;又可用于血热兼瘀之经闭。 石竹 萹蓄 来源:蓼科萹蓄的全草。别名:萹竹、畜辩、扁竹蓼、竹节草等。 功用疏要:本品苦降下行,微寒清热,可利尿通淋,又可杀虫止痒。临床为淋证常用药,用于热淋、石淋,又可用于蛔虫、蛲虫及湿疹、湿疮、阴痒等。 地肤子 来源:藜科地肤的果实。别名:扫帚、王帚、独帚、铁扫把子等。《纲目》:“子落则老,茎可为帚,故有帚名。” 功用疏要:本品下入膀胱而清利湿热,外可去肌肤湿热而止痒。临床用于小便淋涩不利、皮肤湿疹、湿疮、风疹,并可用于阴痒。 海金沙 来源:海金沙科蕨类海金沙的孢子。《纲目》:“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别名:左转藤灰。 功用疏要:本品甘淡渗利,寒可清热,善清小肠、膀胱二经湿热而利水道,有利尿通淋之功。临床宜于热淋尿道涩痛者。另可清利湿热而用于黄疸、水肿。入汤剂须包煎。 石韦:水龙骨科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片。本品苦而微寒,上清肺热,下利膀胱,又可凉血止血。临床宜于血淋,石淋兼血尿亦佳;又用于肺热咳喘及血热吐衄、崩漏等。 冬葵子:锦葵科冬葵的种子。本品甘淡而寒,质润,性滑利而通窍,有通利二便之功,功能利水通淋、下乳润肠。临床用于淋证、水肿,多用之石淋为辅助药物,又用于妊娠子淋;可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亦可用之大便燥秘。 中药学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概念: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性能:甘、淡,入肾、膀胱经。 功效: 1、利水消肿——渗泄体内局部病理性水液为目的。 2、利尿通淋——疏通水道为目的。 3、利湿退黄——消除黄疸为目的。 按:基本方式和客观效果为尿量增加。 适应证:水湿潴留诸证。 1、水肿、腹水、痰饮、泄泻、带下等水饮潴留证。 2、淋证、尿浊等水道不利证。 3、黄疸、湿温、湿疮等湿热证。 配伍:⑴水肿兼表证——配解表药; ⑵水肿日久,属脾肾阳虚——配温补脾肾药,且为主药; ⑶湿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药; ⑷血淋——凉血止血药; ⑸泄泻——配健脾药。 注意: ⑴阴津亏虚者慎用。 ⑵水肿、泄泻之虚者,应补虚为主。 ⑶滑利性强者,孕妇慎用。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性能特点:甘淡平或寒。 功效:渗泄水湿为主。 应用:水液潴留的水肿、痰饮、泄泻、带下等。 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别名:茯灵、茯兔、松苓、松薯。 炮制:生用。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本品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利水渗湿,又可健脾养心。 应用:1、水肿及痰饮、泄泻、带下等水湿潴留证。 2、脾虚。 3、心脾两虚,心神不安。 按:其多糖部分可抗肿瘤。 用量用法:10—15克。 附:⑴茯苓皮:肌肤水肿;⑵赤茯苓——清利湿热—淋证;⑶白茯苓—健脾;⑷茯神——安神。 薏苡仁 来源:禾本科薏苡的种仁。别名:薏米、苡仁、益米、菩提子、菩提珠、沟子米。 炮制:生用;炒用。 性能: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本品淡可渗湿,甘可补益健脾,寒可清热排脓。祛肌肉中湿邪,可除痹。其性渗湿而不峻利,补脾而不滋腻。 应用:1、小便不利、水肿、泄泻、脚气等——尤多用于泄泻、脚气。 2、风湿痹痛——宜于湿痹筋骨拘挛者。 3、肺痈、肠痈。 其他:①湿热淋证、温病、痜疝等;②扁平疣;③所含薏苡仁酯可抗肿瘤。 用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