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绘画疗育(理论与实务分享篇)
文化大學講師 童玉娟 繪畫療育(理論與實務─分享篇) 講師:童玉娟 文化大學推廣部講師 塗鴉期的心理特徵 無秩序塗鴉(兩歲左右):無意義的塗鴉,只是隨意、簡單、機械化及反覆性的操作。 縱橫線條塗鴉(兩歲半左右):控制左右及上下反覆的線條。 圓圈塗鴉(兩歲半左右):出現反覆繞圈式的不同方向順序及封閉性的線條。 命名塗鴉(三歲左右):此期塗鴉已具意義,稱為命名塗鴉,但難以看出形象。 自我中心:幼兒明顯的發展出「我」的意識(引自范瓊方,1996)。從成人的觀點來看,雖然只是單純的塗鴉,對幼兒而言卻是有意義的,如只是畫一個圓圈,卻很認真指著圓圈命名,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爸爸或媽媽。 前樣式化期的心理特徵 已能畫出形體的特徵:如人物或動物的圖案,都是以圖式﹙樣式﹚加以表現,有時只畫一個小部分或做記號,便代表該形體的全部。 以主觀的繪畫方式做表現。 經常改變自己的符號或使用透視畫法。 在空間與色彩上的表現與運用則與實際無關。 前樣式化期的心理特徵 根據情感及喜好做呈現。 在作畫的過程中,經常使用抽象符號,畫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事件。 以人物畫為主題,尤以畫自己的機率最高(林玉山,1980;范瓊方,1996;潘元石,1999)。 Lowenfeld與Brittain(1987)認為此期幼兒用色是隨機用色,但色彩的選擇可能具有深層的個別化意義。 人物特徵 1.開始表現對事物的慾望,停留在自我中心的主觀性描述。 2.幼兒每天與周圍的人發生最密切的依附和情感互動關係,所以通 常先畫人物,即「蝌蚪人」或「頭足人」。 3.出現「蝌蚪人」或「頭足人」的人物畫:圓圈是頭、圓圈內兩個 小點是眼睛,中央一豎直線代表鼻子,一橫線是嘴巴。兩垂直線是雙腳,左右平伸線是雙手,手指或腳指畫成雞爪狀或牙刷式,這種造形是幼兒最早出現的「蝌蚪人」或「頭足人」的人物畫。 人物特徵 4.出現擬人化的表現,把動物畫的和人一樣,太陽加上五官或表情。 5.人物畫可以發現許多的象徵意義,反映幼兒的人格(個性),並 巧妙或暗示表達心理上的意義。 色彩特徵 幼兒選用色彩和自己的人格特質具關聯性。 選用暖色調的兒童,人格較為開放和溫暖。 使用冷色調,較傾向於不參與和壓抑性。 使用黑色的兒童,情緒較為空洞或平淡。 幼兒在繪畫表現上的色彩與心理發展特質有明顯的關聯。 色彩特徵 塗鴉期的幼兒無具體意義的使用 色彩,只為興趣、好奇,並未考慮使用色彩的本身所代表的意義。 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開始注意色彩,喜歡色彩,並學習色彩名稱,稍知色彩是美的,於是描述時多以鮮明﹝高彩度﹞的顏色描述造形,對色彩運用喜做裝飾性塗色。 隨著周圍環境的認識與觀察力的增強,逐漸發現色彩和物體間存在著某些關係,塗色轉為概念畫的表現,即對同樣物體施以同樣的顏色。 兒童對同樣物體一再重複同樣的顏色,是兒童建立色彩與物體間關係的一項成就和自我肯定,具有發現和控制新經驗的喜悅感。 幼兒既成的色彩觀念不易改變,只在具有明顯和特殊感情意義的經驗中,才會改變既定的色彩樣式。 外向的兒童:主要是紅、黃、橘、白色。 內向兒童:主要是藍、綠、紫、黑、灰。 充分適應社會而個性安定的兒童:會使用四到六種顏色,傾向直率、溫暖的顏色表示均衡發展。 暗色表示悲傷及敵對的傾向。 淺弱的顏色顯示情緒尚未成熟或體弱多病。 在探討幼兒的色彩象徵時,必須加入其他的考量因素,如文化、個人、流行、線條和形狀等因素。 線條特徵 兩歲左右幼兒開始能夠隨意塗鴉,畫一些紊亂不規則的線條,顯示幼兒無法進行需要肌肉協調的工作或活動,隨意塗鴉的線條粗獷或雅致反映兒童的性格(王德育,民75)。 當發展到以視覺控制動作時,開始有意識的上下或左右線條,但經常可以把控制的線 線條特徵 條和不能控制的動作混在一起。 經過不斷的重複縱橫線後,便嘗試更複雜的動作,發展出圓形的線條。 當在塗鴉時開始說故事,便進入命名塗鴉時期,能把動作和想像經驗連結在一起,從原先的肌肉運動轉變到繪畫想像思考。 幼兒累積縱橫線塗鴉、圓形塗鴉、命名塗鴉的思考,便會對所處環境中,情感互動最密切的人物,以線條加以想像式描繪,構成頭足型人像畫,隨著幼兒心智的成長和周圍環境的刺激觀察及想像思考能力的增進,人像畫細節趨複雜和精密,並會加入具有情感成份的表現。 線條特徵 在線條自然特徵的心理意義方面,從年幼開始即開始同化大自然所呈現的線條意義和情感,觸發幼兒對線條產生情感的表達。 兒童的情感會投射在自己作品線條上,其情感、思想的線條表達會自然的流露在作畫過程中,經由視覺和知覺認知,會發現作品的動勢、方向含有線條特性的情感價值和個人意義。 幼兒繪畫治療常用的技術 鬆弛技術 冥想。 塗鴉。 閉眼畫圖。 利用左手畫圖。 肢體畫。 媒材探索技術 畫點、線及面遊戲。 利用各種不同的紙張。 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