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论和组织学2007年春季(双学位与公选课)第一课.pptVIP

科学方法论和组织学2007年春季(双学位与公选课)第一课.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方法论和组织学2007年春季(双学位与公选课)第一课

科学方法论和组织学 2007年春季(双学位与公选课) 第一课:2007年5月12日 陈平 / (个人主页) pchen@ (电子邮箱) CCERweb》经济论坛》课程讨论》 2007年科学方法论与组织学(双学位) 学生成绩:意在发现人才, 不用分数宰人 无大考。 自选与合作研究(70%), 鼓励跨学科合作 课堂讨论与研究竞赛(30%),鼓励BBS竞争 优秀者鼓励发表独立研究,推荐信只荐3人,每人3封(推荐信太滥贬值失去信誉) 助教信息 朱冬青 zdq012345678910@126.com 华燕君 huayanjun@ 建议作业课题1: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历分析(每人至少5个案例): 得奖类别,年份,人名,领域,工作, 家庭:城乡、穷中富、国籍 教育:中学(普通、特殊),大学,研究院,成绩(低,中,高),专业(延续,转变) 研究:突破所在单位,年龄,性质(理论/实验),原因(导师、原创、改进、偶然),组织(个人,,两人合作,小组,集团) 统计加总:中心、流派、突破年龄统计分布 样本:Nobel, Fields, Wolf, Turing 建议作业课题2:选举中西历史上 最有价值的思想(great ideas), 并说明理由 先选西方(国际) 再选中国 辩论选择标准:为什么? 寻找主持人和汇总主编 科学方法论的经验之谈: 观察-提问-猜测-检验 考古科学记录片的观赏和启示:《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 李约瑟问题之一:为何资本主义起源于西欧而非中国? 开课的缘由与动机 中学的教改实验(1960-62) 大学以来对教育改革的探讨(1979年给中央上书:1500名科学家与发明家的调查)科学发明的社会环境和体制要素是什么? 李约瑟问题的研究(1967-):为什么科学产生于西欧而非中国或其他文明?(中国科技协会,科学院,与工程院的2002国际研讨会)中国科学能进入世界民族之林吗? 北大教改辩论(2003年7月):北大人文传统能否融入现代科学文化? 观察与理论的相互作用 徐霞客的观察和计量经济学的观察: Measurement without theory Theory without measurement New observation new question new theory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Qualitative theory A Good Question Is Half Done Ask an operational question: What is the issue? Measurement and order of magnitude: which level is your concern? Collecting more diversified facts classification Guess a relevant model any counter example? Compare with alternative theories: more consistent logic? Wider evidence? Examining any hidden assumptions Pyramid Was Built By Slaves? How many workers needed? 200,000? Finding from housing size: only 20,000! Hidden assumption about technology level greatly underestimate Egyptians What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in politics, or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A Series Questions on Chinese History Emergence of landlord system was a social revolution driven by economic progress? Can we measure real economic progress in ancient time? Peasant wars were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Can we measu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asant war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echnical Problems in China’s History Study Constant changing m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