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季养生俗语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采取的养生之道。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我们先谈一谈秋季的气候特点以及与人体脏腑关系一、秋季气候特点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更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季气候特点以为燥气当令。秋季天气收敛,气候干燥,水分减少,故多燥病。燥气乃秋令燥热之气所化。燥邪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有夏热之余气,久晴无雨,燥与热相结合而侵犯人体,故病多温燥。过了中秋以后,临近深秋,将近初冬之际,西风肃杀,燥与寒相结合而侵犯人体,则病多凉燥。那么,燥与湿相对应,湿气去而燥气来,燥气其性干涩枯涸,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形成阴津亏损的表现。出现各种干涩的症状和体征,诸如皮肤干涩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燥为秋季主气,与肺相应。燥邪以干涩伤津和易于伤肺为最重要特征。不论凉燥、温燥,外燥还是内燥,均可见口、鼻、咽、唇等官窍干燥之象,以及皮肤、毛发干枯不荣等。燥邪伤津,表现为鼻干口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大气相通,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易从口鼻而入,所以燥热袭肺,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二、秋季与人体脏腑关系:秋在五行属金,其气躁,内应于肺,白色入肺经。肺脏位于胸腔,覆盖心之上,左右各一,左二右三,共五叶。主气司呼吸,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窍,肺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毛,手阳明大肠经与肺互为表里关系。肺为娇脏,以降为顺,肺喜润恶燥,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一)、肺的主要功能(1)主一身之气 含义: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吸清排浊,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2)调节全身气机——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通过肺有节律地、不停地一呼一吸,调节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整体气机活动始终处于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3)助心行血:“结构基础—肺朝百脉(之血),生理基础—肺司呼吸”。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二)、主宣发肃降所谓宣发,即指宣布和发散。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所谓肃降,即肃清、洁净和下降。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生理功能。 (1)肺主宣发的生理功能:①宣发卫气于体表,以防御外邪,温养肌表;调节腠理之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恒定。②宣散脾上输于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③排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浊气,完成气体交换。④通过肺气向外运动,将汇聚于肺的血液经清浊之气交换后布散至全身。(2)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①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并向下布散。② 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③ 肃清呼吸道。④ 通过肺气向内运动,使周身含有浊气的血液流经于肺并加以清除,使血液保持洁净。⑤ 肺气肃降有利于大肠向下传导糟粕。(三)、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也称作“通调水道”。因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称“肺为水之上源”。三、秋季人体易感的不适表现:秋天气候宜人,气候渐转干燥,以白露为界限,有凉燥与温燥之分。人体常感眼睛发涩,鼻子发干,咽干口渴,皮肤粗糙,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甚则心烦少眠等不适表现。四、秋季养生原则:秋季养生,应注重精神情志、睡眠起居、衣着增减、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一、精神情志调养秋高气爽,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人们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也是一种养收方法。二、起居睡眠调养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7~8个小时)。(一)、睡眠: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