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概论讲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政治思想概论讲义.doc

第一單元、導論- 一、政治思想的產生、定義、性質、類別 (),。,,:;:,;:。(,):,。,、。、。() 二、研究中國政治思想的方法、資料、限制 研究政治思想之內容可大分為兩類,一主理論、二主應用,惟若能兼顧二者,則政治思想之研究更能彰顯其時代與實用意義,而非僅流於思想家的哲學推論。 政治思想展的途徑:(1)創新-----。。 三、中國政治思想的起點、發展、分期、特色 就如何劃分中國政治發展階段的議題,學者各有不同的劃分方式。舉例如下 蕭公權將中國政治發展史區分為如下四個發展階段:創造時期(自孔子降生至始皇統一)【西元前551年至西元前221年,時約300年,學者通稱先秦時期】;因襲階段(自秦漢至宋元)【西元前221年至西元1367年,時約1600年】;轉變階段(自明初至清末)【西元1368年至1898年,時約500年】;成熟時期(清末至民國,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相繼出現)(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緒論) 張金鑑在渠所著《中國政治思想史》一書中將中國政治思想的發展可區分為如下幾個階段:太古時期原始民主的政治思想、殷商時代神權的政治思想、西周時代宗法的政治思想、東周時代百家爭鳴的政治思想(如老莊的無政府主義、孔丘的正名主義、孟軻的王政主義、荀卿的禮治主義、墨翟的兼愛主義、韓非的法治主義)、兩漢時代天人感應的政治思想、南北朝時代出世的政治思想、唐宋明清時代的君權政治思想、國民革命的政治思想。(張金鑑,《中國政治思想史》,第3章) 朱浤源等則從部落聯盟(遠古)、城邦聯盟(三代)、城國(春秋戰國):、::,,。,。,,,。::-….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彼何哉?」《孟子-粱惠王下》)、義禮的天(視「天」為一種道德原理,天位、天職、天祿都須合於天理,不能為君主私人所把持)、民意的天(「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 二、 三、----- 四、--:」 仁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地,說明人要愛人,而明道就是行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對朋友講信用以及為國家盡忠。在思想學術上,仁道思想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一生都在力行實踐仁道。「仁道」即忠恕之道(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者「己之所欲。亦施於人」,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亦即「盡己為人」;「恕」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亦即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將此兩種推己及人的思維結合在一起,即為忠恕之道,亦是「仁之方」( 實行仁的方法 )。孟子則在「仁」之外,特別提出「義」的重要性,認為「義」是「仁」的實踐,而「仁民愛物」與「推己及人」的思想,原是儒家仁道思想的終極關懷。 第三單元:…孟子曰:是焉得為大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住之汝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評縱橫家以公順為正乃妾婦之道)(《孟子滕文公下》) 荀子:「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宋子蔽於欲而不得知,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申子蔽於勢而不知知,惠子蔽於辭而不知賢,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篇》。荀子批評墨子(翟)指知講究實用功利,卻不知禮樂文節的重要;宋子( )只知教人寡欲不貪,卻不知人生而有貪得的本能與衝動,如實色名利等的追求不能避免;慎子(到)只知尚勢,即集勢以勝眾,而不明白知識與才能的重要,以勢服人者非心服也,不理解知識和才能的力量更能使人信服;惠子(施)只知從文辭上或名實上講究道理,而不知從實際的事物上認識其實體與真相;莊子(周)只知順應自然天,無為而治,而不知人能利用自然,征服自然。 (2)道家對儒家的批評 老子認為儒家講仁義、施教化、重人倫、尚禮樂等行徑,都是庸人自擾,「禍亂之源」。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第18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少私寡欲,絕學無憂。」《老子第19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老子第57章》 莊子師承老子,以儒家重仁義,尊禮樂,為疑惑與紛亂的由來,主張廢棄之。莊子曰:「及至聖人,憋憋為仁,跂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澶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莊子馬蹄篇》;「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摘玉毀珠,小盜不起;」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并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并與符璽而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莊子外篇胠篋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