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讲解.doc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讲解

第一单元知识点 乡土文学作家 1、《师恩难忘》是作家刘绍棠对自己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亲身来到了某种境地。 临(lín):来到 。部首为 ∣ 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妙的境地。把人带到美妙的境界。本课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百年时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大计,也说明培养人才不容易。 (2)形容老师的成语: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诲人不倦、孜孜不倦、呕心沥血; (4)形容老师的诗句: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年来,田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激起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这颗文学的种子后来生根、长叶、开花,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2、《陶校长的演讲》是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每天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真人”是指道德,高尚,真诚,不虚伪的人。 (1) 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用即使———也造句 ( ) (2) 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用既要———也要造句。 ( ) 健康—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活力源泉 长足进步 工作—事业基础 道德—做人根本 3、《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1)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 言:说。 此:这。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松下:松树下 童子:儿童,为成年的人。言:说,告诉。师:师傅,即影者。 (2)全诗解释为: 寻访隐居的人却没有遇见 贾岛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云雾浓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所见》作者是清代袁枚,诗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动静结合,抒发了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意欲:心想。 闭口立: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2) 全诗解释为: 所见到的景象 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在林中回荡。 大概是想要捕捉那鸣叫的蝉吧,牧童忽然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3)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练习1》 (1)带有“风”的古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蓑:蓑衣。 扁(piān)本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如漂亮的小甲虫、神奇的变色龙、会唱歌 的纺织娘它们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原因是这些作者都十分善于观察,这让我想到了巴甫洛夫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第三单元知识点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韩愈主张用“敲”字理由:《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为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出自古希腊《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