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doc

华宁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宁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

华宁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规划 概述 华宁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民教育等重大发展主题,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华宁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也很多。发展不足与资源瓶颈、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农业现代化推进与农民教育等成为制约“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 依据以上发展背景,华宁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发展要求是:围绕两大发展主题,遵循四个发展要求,紧扣五大发展任务,实施十项重点工程。 两大发展主题: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 2、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个发展要求: 1、农业基础、农业设施和农业装备水平有较大进步;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3、农村社会结构、生产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 4、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科技的引领、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大发展任务: 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装备水平;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努力促进各种现代农业模式的快速发展; 3、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49—103°09之间;东接弥勒,南连建水,西邻通海、江川,北邻澄江、宜良。县境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59公里,全县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宁州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53公里,距省会昆明141公里,滇越铁路穿境而过,连外交通十分便利。设宁州、盘溪、青龙、华溪4镇和通红甸1乡,乡镇下设77个村(居)民委员会,645个村民小组,25个居民小组。 华宁属于山区农业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有磨豆山脉,中部有老象山脉和南北向纵贯全境,东部有南盘江和华溪河北南相对汇流,两山脉间有青龙河和龙洞河北南相背分流,加上东部边缘弥勒县西山山脉,形成“三脊夹两槽”的地形。又因数多山岭的分割和河流的冲积,形成山地丘陵、坝子、河谷间杂交错的地貌。海拔高差悬殊1553.1米(最高磨豆山2663.1米,最低磨法冲江边1110米)。山地面积1168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89%。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9个,其中宁州坝子和盘溪坝最大。县境西北角的抚仙湖,拥有该湖水域19平方公里。境内分布着大小潭泉630余个,具有泉乡之美誉。主要河流有南盘江、曲江、青龙河、河口河、龙洞河。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4.6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3.2亿立方米。华宁县处于亚热带湿润低纬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916.7毫米,年平均日照在2100—2165小时之间,年平均无霜期260天。太阳年总辐射量122.9千卡/cm2,大于和等于0℃的积温5728.4℃,大于和等于10℃的积温4997.6℃,年最大可能蒸发量1034.7毫米,年干燥1.13。境内地形具有垂直变化大,干湿季分明,地区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形成了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4个类型的气候区,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盘溪坝和华溪河谷有“天然温室”之称,盛产稻谷、柑桔、柿子、龙眼、芒果、冬早蔬菜等。全县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蚕豆、油菜、烤烟、蔬菜、柑桔、柿子、核桃、龙眼为主。2009年全县辖四镇一乡,年报统计有耕地173334亩,其中田63244亩,地110090亩;总人口209271人,人均占有耕地0.85亩,农业人口187027人,农民人均耕地0.94亩。农村劳动力133933人,占人口64.58%,每个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1.46亩。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93429人,占69.8%,第二产业的12873人,占9.6%,第三产业的27631人,占20.6%。 2009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GDP)28.32亿元,比2008年(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3555元,增长6.7%;现价农业总产值12.18亿元,按可比价增6.4%;财政总收入2.94亿元,增 5.2%;农民人均纯收入476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5元,增7.1%。 1、土地利用特点 受高山、山谷等自然地物的分割,全县农用土地,特别是耕地,呈明显的区块分布特征,总体特征表现为:分散、破碎、集中度差。 受地形高差悬殊太大的影响,农业用地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以耕地为例,其分布范围为:1100m~2400m,高低相差一千三百多米,横跨亚热带和温带二个气候带。其中近80%的耕地集中在1150m~2000m的区域,总体属亚热带气候。 从耕地的地形地貌上看,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梯田、梯地和坡地。 从区域分布上看,梯田、梯地和坡地比重大。如梯田。仅通红甸乡

文档评论(0)

chench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