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敖汉旗生态设建促与进经济发展的关系
敖汉旗水土保持工作探讨
梁海
( 敖汉旗水利局 )
敖汉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燕山山脉余脉努鲁尔虎山北麓,是典型的平原向山地过渡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和人为等原因,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南部以水蚀为主,北部以风蚀为主。多年来,敖汉旗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山治水,防风固沙,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就目前看,敖汉旗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推进水土保持,值得探讨。
一、敖汉旗水土保持现状
(一)敖汉旗自然生态环境特点
敖汉旗总土地面积8300km2,全旗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属努鲁尔虎山余脉,海拔在600――800m之间,最高峰1225m,相对高度在200m以上,上部山体为裸露的岩石,或风化残积物下部为黄土或黄土状物质,山间河谷两岸为壤土质洪积、冲积物形成的阶地。中部为黄土丘陵,海拔在500――600m之间,相对高度150m左右,多数地方为深厚的黄土覆盖。北部为黄土漫岗和风沙坨沼地貌,海拔在400――500m之间,相对高度100m 以下,多为固定、半固定的流动沙地。孟克河、教来河、老哈河、蚌河沿岸有宽度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
(二)敖汉旗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 水资源匮乏
(1)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区,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供需错位。敖汉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成雨机会少,多年平均降雨量400--450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降雨量大致从南向北递减。因此,降水量不仅稀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供需错位。全旗年均蒸发量高达2800――3200 mm。
(2)地表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敖汉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4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约3.28亿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21亿m3。
(3)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水资源缺口大。敖汉旗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仅为2.1亿m3。全旗现有水利工程在平水年份总供水量与工业、农业、城乡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总需水量比较,年缺水量在2 亿m3。农业受旱面积每年都在100万亩以上;不少工业企业因供水不足经常停工停产。同时,城镇供水不足,还有近38万农村群众长期没有解决饮水困难。按照敖汉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到2010年,计入已经开工和规划上马的水利工程新增的可供水量,供水缺口仍将达到1.5亿。足见水资源的紧缺局面。
2、林草植被
据文献记载,历史时期敖汉旗曾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由于农业发展,开垦的地面广阔,致使天然植被破坏殆尽,处于动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渐次解体,发展转化为农业区。2005年底全旗林地面积56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1%。全旗草场面积210万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7.5%,草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严重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三化”现象。
3、山丘区土壤垦殖指数普遍过高、水土流失严重
敖汉旗黄土高原区现有耕地251万亩,耕地中平地面积不到10%,山旱地占90%以上,有效灌溉耕地面积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6.7%。土壤垦殖指数普遍高达40%~50%,一些地方甚至为60%以上。过度开垦以及农林牧用地结构不合理,导致山丘区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5000~1万t/km2。
(三)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与趋势
生态环境的持续退化是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自然因素是生态环境退化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则是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外在原因。
促使生态环境退化的自然因素除了全球和区域气候大环境的变化外,主要有地质、地貌、降水、土壤、植被等,它们对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对同一地区,它们的不同组合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人为因素与人口的膨胀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强度和广度日益加大:大量垦种坡地,滥伐过伐林木,毁林毁草造田,蚕食林地草地,草原超载过牧,以及工程建设缺乏应有的处理措施等一系列人为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可以归结为“五滥”——滥垦(无计划、无节制的开垦土地)、滥牧(超载过牧)、滥伐(林木)、滥采(中草药、草皮等)、滥用水资源(不顾生态用水、超采地下水等)。
在过去,敖汉旗生态环境建设虽然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已经得到了彻底治理,恢复了生态的良性循环,但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势头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和扭转。上述事实与数据表明,目前,敖汉旗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仍是:普遍脆弱,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短期改善、长期恶化。敖
文档评论(0)